第108章井井有条他是创作者,而非商人……
孟回时常也会忘记,自己在这个项目算是主创,担当大任。他偶尔会産生一些孩子气的设想。
他对李暮云说:“要是你能来演主角就好了。”
李暮云:“这个我说了不算。”
孟回:“你哥哥不是神通广大吗,让他想办法把你塞进去。”
李暮云未及回复,孟回又道:“就像《雪夜》那时候一样,我们还是在一块,我干幕後,你当台前,要是做得好了,没准还能获奖,到时候我随随便便拿个最佳美术,你随随便便拿个影帝,我们就是世界上最般配的一对搭档。”
话一说完,孟回更加觉出自己的孩子气,这简直不像是成年人的谈吐,而更接近小时候那种不知天高地厚的幻想——满心里不觉困苦,只有对心上人的亲近和对事业的自信。他好久都没有过这种心态了,这种单纯的丶简单的丶仿佛全世界可以只围绕着自己转的天真浪漫。
只不过,世界不会绕着他转,有人却真的会绕着他转。李暮云马上开始认真思索这话实现的可能,不得不说,这个想象令他心情愉悦,可是王钿那边一定不好处理,并且也是他自己也提出来了要暂且休息一阵——这麽快反悔,得想个什麽说辞。
李暮云现在也是越来越像个活人了,心思偶尔也会弯绕,这些天来,他听着孟回诉说,几乎是在瞬间就推翻了自己刚开始的打算,孟回希望自己接戏,希望和自己做同一个项目,那麽自己就该努力实现他的愿望——现在这也成了两人共同的愿望。
见李暮云真的开始了认真考虑,孟回忽然变得有些不好意思:“其实我是瞎说的,哪能那麽容易,这戏能不能在内地上都未可知,何来的拿奖一说呢,人有理想当然好,可是理想也不能太不切实际。。。。。。你就当我说梦话好了。”
12月2日,《采薇》项目组在云浦正式建组,开始筹备。
事情进行到这,一切算得上很顺利,承认也好不承认也罢,这一切确实很大一部分归功于熊雨林的保驾护航。无论是投资方还是制片组,看的都是大熊导的面子,至于小熊导,他们则始终持有一种对孩子的心照不宣的宽容。
熊铮铮深知这一点,心中隐隐有些别扭,但这别扭的成分很小,她并不是矫情的人,爸爸给他提供了机会和便利,她坦然接受就好,并且她会努力去做,证明自己。
孟回这边也是,他倒是一点也不别扭,并且他知道自己还是没办法做到完全的独立,他很依赖俞琦,俞琦对他来说是生命中的贵人,亦师亦友,亦父亦母。
制片那边给他挂的是美术指导,给俞老师挂的是美术总监,这是关于名的。而在利这一方面,俞老师还是照常按原来美指的指标,孟回拿的工资是执行的,月薪十万,相比起之前也有了质的飞跃。
俞老师不喜欢全包,从业几十年,向来是老老实实按合同办事,手下人上到执行丶副美,下到美术助理,全都直接跟制片组签合同,在这行里算得上很公正很透明了。她作为美术老大,更多是把自己当做创作者,当做统筹,而非老板,她不喜欢麻烦,所以从来都不大包大揽——这也是孟回和她互相欣赏的点,他们都更加接近创作者而非商人。在这一方面,他们格外的一致。
前边刚说过,孟回这人虽有追求,也心怀热血,但他很害怕意料之外的麻烦,更加没自信一开始就雷厉风行地带好一个团队,俞老师有心想要培养锻炼他,他自己也不好意思太让俞老师操心,故而只能跟制片那边磨嘴皮子,请求给美术组扩招名额,且适当提高工资,这样他就可以招到一批靠谱的同事,可以省却他不少麻烦。
他提前联系了许多人,张庆林和龙跃文丶姜文昊他们几个在一部大戏上,周期很长,那部戏结束後刚好接上俞老师和大熊导的新戏,故而不能陪孟回过家家;谢凌霄很想支持孟回,但是档期错不开,只能无奈错过。孟回翻遍了通讯录,最後只盘来了蒋文思和闫铎两个熟人,其他人都是靠这俩人一个带一个的拼凑来的。
孟回对于人员的预算很是大度,唯一的要求就是熟练丶靠谱,他本来还想了一下,要不要喊《雪夜》的那几个实习生,他们这会儿得大三还是大四了吧,想了想又觉得算了,倒不是说他怕了常桉,实在还是因为那个最底层的原因:他要熟手,这个项目对他来说事关重大,他没精力陪同新人成长。
李暮云这边跟王钿提了一嘴,很直白,很没礼貌,只换来王钿一声冷笑:“李大少爷,真以为娱乐圈是你家後院呢?你想干就干不想干就不干?你还挑上本子了?”
发泄完了,王钿还是补充道:“你以为这是什麽过家家的小项目,以为题材受限所以多少人望而却步?但我告诉你,其实好多人都在盯着——不看小熊导也要看大熊导,且多的是人来争取这个主演呢。”
李暮云知自己理亏,也知道王钿并非故意刁难,他很务实,转头去找了李行舟。
李行舟很忙,估计也从王钿那里听来了不少告状,这次很难得地驳回了李暮云的愿望:
“阿云,你有时候太任性了。”
重话只说这一句,李行舟终归无法严辞拒绝这个堂弟,但他认为有必要给他上一课,让他知道这一行并非好混。
继续道:“阿云,我是个商人,不是慈善家或者艺术家,你说的这个项目我有所了解,似乎并不能让我回本,所以。”
言尽于此,李暮云理解他的意思。
临走前,李行舟还是又加了句软话:“阿云,尝试着自己争取一下。”
李行舟觉得自己很会当家长,他也成长了。有段时间,因为心疼这个可爱的小堂弟困于爱情不得解脱,所以溺爱他,用尽一切手段供他达成目的,但是纯粹的溺爱并不能够让他成长,需得给他自己发挥的空间。前边那件事,李行舟知晓前因後果,眼见他自己把事情处理,并且算得上是比较优的解法,这让李行舟再一次对他刮目相看。
李暮云好像是第一次産生实感——原来在这个世界上,除了孟回之外,另有难解的题目。只不过这题目还是因孟回而起,所以最难解的仍然是孟回。
于是,孟回这边热火朝天摆开了摊子,李暮云却是破天荒遇到了挺大的阻碍。
进组之後就是昏天黑地的连续开会,熊雨林很有惯性地把握着话语权,熊铮铮被逼急了总要跟他吵,上头意见不合,下边于是更加难做,不光熊铮铮气得想要撒手不干(当然只是气话),孟回也被折磨得恨不能就地死去。
他是气氛图出身,下意识地就要狠抓气氛图,置景那边他不算内行,倒是放心全权交给了那几位“老美术”,他知道有人对他很不服气,觉得他年轻而阅历浅薄,所以他在谦虚的同时也尽量说着硬气话,虽不至于故意压制,也不能够真的被拽着鼻子走,压他的只那对父女就够了,就这他都觉得心力交瘁,要是干活的再来找麻烦,那孟回真的要累垮了。
闲暇时间少之又少,仅有的这点空档,孟回还要用来思索这些人情世故以及对上和御下之术,他一边觉得自己闲的,一边又很自虐地从中抠出了一丝趣味,他只好不停地提醒自己,千万不要恃宠而骄,一定要专注创作,不要忘本,不要一点点变成自己最讨厌的那类人。
这部戏预算尚可,经过几番研究,他们最终决定建凌皇宫放在秦王宫改景,主要预算用来搭几个重要的府邸,再就是各类酒楼和士族的别墅。
大场景比较分散,各个都很重要,与此同时,散景也很多,全都需要下功夫,筹备一段时间後,美术组又加了六人,所以现在算上孟回和俞老师总共有17人,光看人员配置满可以称得上是个大组了,制片那边说什麽也不松口,最多给到16人,孟回只好从自己工资里拿出一份,额外加了一名人员。
孟回的神经始终绷着,可能他自己都没发现,他偶尔会露出苛刻的一面,加上他自己本来就是效果图出身,因此有更多自己的意见,长此以往,两名效果图被他折磨得不行,其中一个坚持了三周就走了,他提出要走的时候,孟回还被打了个措手不及,後来才反应过来,大概是自己太过于周扒皮了。
反思了一下,他又精进了下自己的指挥技巧,要麽就在一开始明确表达清楚自己的诉求,要麽就自己上手画个详细示范,总之不要让人家边画边改,这样是最烦的,如此又是一番反思加磨合,幸存的三名效果图总算与他达成了共识,出完一套图,孟回战战兢兢拿给导演对,熊铮铮很满意,因为图确实漂亮,而经过几次斗争之後,熊雨林似乎也收敛了些,他虽然严肃着一张脸,却也并没有提出伤及根本的意见。
第一版方案通过,孟回总算是放下心来,此後的工作也越发井井有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