窝里裴椿编了草垫子,铺得很是厚实,还泛着一股干燥的草香。
追风已经到腰高,养得毛色油亮,瞧见这石窝,愣了好久,待明白这是给它盖的後,欢喜得爪子直拍地。
每个人都蹭过一遍,这才高兴地钻进窝去。
……
裴家择吉日,全家迁进新房。
裴松和秦既白虽已早早入住,可还是和裴榕丶裴椿一道走了遍迁居的仪程。
这一日,裴家祭先祖,拜父母坟丶敬竈王。
裴榕虽已成年及冠,可裴家并未分家,还是由裴松主祭。
还有一个来月他就要临盆,肚子越发滚圆,走起路来虽摇晃,可精气神十足。
除去跪拜时需人搀扶一把,其馀时候依旧手脚麻利。
村里好些古板老人看不下去,啐说裴家人不敬神佛,家中明明有成年汉子,却让个怀了孩子的哥儿主持祭礼,实在坏了规矩。
裴松想想也是,可看去家中几个小的,反倒全不在意,主祭人需要念敬辞起仪轨,裴榕想想就头大,默着黑个脸。
裴家一行人从祖茔返回时,已是日中。
敬过竈王,迁居仪程便告结束。
村中乔迁的风俗,新竈烧甜粥,挨家挨户送去一碗,祈福团圆美满,万事顺达。
裴椿擦开火折子引燃竈火,又扔进去几截柴,待火苗旺盛时,轻轻拉动风箱,白烟便顺着烟道排了出去。
铁锅架上竈,薪火熬稠粥。
昨夜里,裴椿就将赤豆泡上了,晨里又从粮食铺子买回细米,泡了一早晨,这才下进锅里。
木勺轻轻搅动锅子,热气腾腾,一股甜香。
大门外面,邻家的娃娃们可等不及主家过来送粥吃,捧着瓷碗就来讨了。
高墙合围,瞧着有几分肃穆。
大门虽敞开着,可孩子们不敢往里进,只扒着门边探头来瞧:“大哥丶白叔,我们过来盛甜粥,能进吗?”
裴松招招手:“有啥不能,快进。甜粥正熬着呢,马上就好,桌子上还放了花生葵花籽,你们椿姐用盐巴炒过了,快去抓一把。”
竈房重新修盖,比原先宽敞不少,靠墙放了碗架丶粮柜後,边上还能摆张桌子,往後一家人吃饭,再也不用往堂屋端。
一听这话,孩子们蹦跳着跑进院儿。
他们倒也不空手,多是拎些贺礼,小筐青菜丶一把花生丶两个鸡蛋。
白日天热,追风正在窝里打盹,听见动静忙戒备地起身出来瞧一瞧。
见都是熟面孔,甩甩毛尾巴,呜汪两声算是打过招呼,这又懒怠地趴回窝去了。
裴松看得直乐呵,和秦既白一块儿往竈房里走。
屋子里一派热闹景象,孩子们捧着碗围着竈台站,再看旁边桌子上,满满当当堆着东西。
裴榕正忙着盛粥。
乔迁新喜,汉子穿得板正,袖子挽到手肘处,露出一截结实的小臂。
他性子虽沉默少言,可和孩子们也亲。
有小子剥花生,两颗红皮果,自己吃一颗,另一颗还不忘塞进他嘴里。
裴榕笑着张口吃下,馀光一瞥,忙又看去这小子的黑手,眉心不由得跳了跳,张口闭口数次,实在没忍住:“你小子也不知道洗干净手。”
边上有人哧哧地笑,他擡头看去,就见林杏正倚靠着门框看他,小哥儿晃了晃手里的瓷碗,笑着道:“讨口甜粥,榕二哥也给我盛碗吧。”
裴榕静静看了他良久,伸手接过他的碗,垂眸笑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