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紫夜小说>公主当着满朝大臣 > 第157章 姑娘我回来了(第2页)

第157章 姑娘我回来了(第2页)

“派个人问杨少卿一声,他打算什么时候请金旗十八卫和崔姑娘过去问话,届时我可同日前往。”谢淮州又道。

陛下命大理寺少卿杨戬成查此案,作为当时在船上的几人,无重伤在身必然是要被请去问话的。

“是。”

·

曲江龙舟竞渡大事已经过去了七日,但京中不论是花街柳巷还是酒肆食肆,对此事的议论都居高不下。

几乎大半人都在说,这次是翟国舅要杀谢淮州后独揽朝纲,却不成想自食恶果,一只眼睛都瞎了。

这件事传的有鼻子有眼。

甚至还有人说,看到翟府的人夜里悄悄将火药安置在崔家画船上,想要将长公主的旧人和谢尚书一锅端了。

小皇帝下令让大理寺少卿杨戬成亲查此案,杨戬成雷厉风行已经抓了不少人,大家伙都眼巴巴等着,看杨戬成能审出个什么结果来。

提到大理寺少卿杨戬成,不免便有人说起杨戬成的兄长杨戬林,继而提起杨戬林与长公主的旧情,只叹可惜一对璧人。

崔二郎在回京路上的茶棚歇脚,听来往的贩夫走卒说的都是曲江之事。

不过,众人将当日曲江池上的凶险,夸大了不止十倍。

那日崔二郎是在场的,听着这些人的议论摇了摇头,清楚这是有人在背后推波助澜。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他心中惦记着自家堂妹崔四娘交代的事,放下茶钱,带着一众崔家管事和护卫,将骏马换成牛车,叮嘱崔家护卫将石娃的娘亲带去崔家的绣房,告诉绣房管事从今往后让石娃的娘亲给绣娘们做饭,这才入了京都城。

风尘仆仆的崔二郎一下牛车,便带着包袱和装着舆图的竹筒,直奔元扶妤的院落。

一进屋,看到崔五娘正拿着账本与崔四娘说些什么,崔二郎唤了声:“四妹妹,五妹妹。”

“二哥回来了。”崔五娘抬头对崔二郎笑开来。

元扶妤抬眼,看向一身疲惫却神采奕奕的崔二郎,知道崔二郎这次定是带着好消息回来的。

“四娘……”崔二郎将身上的包袱和竹筒放下,在矮桌对面坐下便道,“石娃这个孩子是个知恩图报的,我救下他娘,而且承诺将他娘带入城给安排活计,他心存感激,带着我去了他们那一带的山沟走了一遭,还带着我和管事上山走了几圈。”

“看来堂兄收获颇丰啊。”元扶妤道。

崔二郎点头:“别看那山沟难行又偏僻,但山上是真的有好东西,太多了……遍山都是!最值钱的是那年份极久的各类灵芝、人参,还有天麻、黄芪、附子、杜仲……太多太多,铁皮石斛也不难寻。这些村民几乎家家都有皮毛,只是村民不会处理这些皮毛,损了品质,不过问题不大,若我们要这些,可以专门派人去教一教他们,也可以收了带回来处理。”

“我听一个山中的里正说,以前不是没有人来过他们那里,从村民手中收药材,但都收的极少,只因那条古道实在是难以通行。听说有不少人因古道难行,脚滑摔下去没了命,久而久之……便很少有人把东西带出。”

“里正还说……最早他们村民也有缺银子的背着药材出去卖,但多数人不懂得大昭律法,经常千难万险把东西带出去,结果不但没有赚到银子,还得家中倒贴银子把人从衙门赎出来。后来他们就只能用这些草药和山外的村民换平日里家中需要的盐铁。”

“古道你去看过了吗?”元扶妤问。

崔二郎点头,想起他差点掉下去的事崔二郎还心有余悸。

他从竹筒中倒出做了详细标注的舆图,铺在桌案上……

“我去石娃说的那条古道看过了,宽敞的地方倒是可以过驴,但窄的地方……只有一只脚的宽度,且算是相当长的一段,也无法架桥,稍不留神就会摔下去。”崔二郎手肘搭在桌案上,定定望着元扶妤,“所以我想过了,我们崔家要是要收他们的这些草药,到时候可以给这些山民银子,让他们给我们背出来。”

崔二郎在回来的路上已经算过账了,即便是这样,他们崔家还是能赚得盆满钵满。

元扶妤的手沿着那条古道而行,看那条古道一头是连接入京之道,一头距离甲水不远。

崔二郎见元扶妤手指在甲水上点了点。

他道:“这条古道我是走完了的,这段尤其难走,几乎是完全废弃。我听他们那些村民说,传说他们祖上都不是这里的人,都是后来迁来的。我想……和这条路有关,或许这些村民就是最初修这条路之人的后代,他们的先祖修好这条路后,在这里安家,能开田务农,也可以给途经此处的商客提供便利换得银钱,所以后代就留下来了。”

元扶妤点了点头。

见元扶妤点头,崔二郎将自己的包袱打开,从里面取出一本册子放在元扶妤面前:“我打听过这些村民每年种地、狩猎所得,只要我们肯给银子,这些村民一定争着抢着帮我们从山中往外运货物,我盘点过他们村民人数,到时候一家就只允许出一个人运货。”

崔二郎写的很详细,就连如果有人在运货途中失足坠崖而亡,可以让家中另一人顶上都写明。

这种山中偏远孤僻之地,最不值钱的便是人命,人死了……连抚恤银子都不必出。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