辣椒这种作物,在余小满所处的时代中,是原产于大洋彼岸的。
通过发达的海上贸易传输进来后,起初是用做观赏。
古时所用的辣味源自花椒、姜和茱萸,而很显然,这三味调料的辣度,并不能和辣椒相提并论。
若她能利用好这“辣”味,便能在这京城中占据绝对的优势。
“我记得家中有很多香料,那卖炙肉正合适,可以将那些香料都用上,还可以……”
只是她话才说到一半,店小二便端着素白瓷盘走到了桌前。
“竹串炙肉,您慢用。”
余小满沉默了。
盘中的不同的肉被切成了最适合入口的大小,串在竹签上,摆得整齐。
萝卜雕成的牡丹栩栩如生,被烤串拥簇在盘中央,矜贵又骄傲。
肉的表面烤的焦脆,还在滋滋冒油,显然是刚从烤架上下来。
表面那一层薄薄的香料,在高温作用下,混合着油脂激发出了格外诱人的香味,是不太同于先前所有菜的热辣奔放,在大堂中张扬地四散欢腾。
不止她们一桌点了炙肉,浓郁的香味扩散汇聚,张狂地往外散去,勾得路人驻足张望。
楼上的丝竹管乐声骤然切换了风格,鼓点轻快明朗,羌笛和胡琴交相欢腾,无比的应景。
这和她想象中的炙肉……一模一样。
甚至都不用拿起来尝,余小满就可以确定,这炙肉上绝对撒了辣椒粉。
她不可思议地怔了许久。
一股莫名的怅然涌上心头。
原本以为胜券在握的必杀技,原来早就已经在这长安城拥有了自己的市场了。
醉仙楼的厨子不仅能很好的腌制肉类,更是已经发掘出了随商贸队伍来到京城的各种香料的作用。
是她低估了长安百姓的智慧,也低估了长安的繁华和生机。
这一瞬间,余小满终于真切的感受到,眼前的一切的热闹繁荣并非纸面上浅短的几个字。
她长叹一口气,虽是受了挫,脑子却前所未有的清明了起来。
如今没有了信息差上的优势,还债的事,还得另寻他法。
“炙肉得趁热吃。”唐瑛拿起一串炙鸡,放到余小满的碗中。
她只当余小满是因为还债的事情发愁,犹豫了一会后,刚想再劝两句,可余小满已经甩甩脑袋,拿起那竹签便往嘴里送。
余小满向来是听劝的,她暂时没有更好的主意,便专注对付眼前的炙肉。
这一入口,味蕾与四散开的炙肉香味有了更紧密的接触和体会。
孜然、肉桂、辣椒、花椒、桂皮……
细细品着,每一口咀嚼都伴随着油脂和香料的交融,香味翻涌交叠,极具层次。
虽说有几味香料并未被激发完整的味道,若是细尝,彼此之间的搭配也略显生硬。
但这浓郁刺激,充斥着西域风情的味道,对长安城的百姓来说,也绝对是极致美味的存在了。
虽有进步空间,但醉仙楼的炙肉已是珠玉在前,想要撬走食客难度太高。想要在短短一月之中快速赚够银子,最好还是卖点更新奇的东西才行。
卖炙肉这条路,是走不通了。
一直到吃饱喝足走出醉仙楼,余小满都没有想清楚到底要卖些什么。
长安城并无坊市之间的界限,也并无严格宵禁的概念。
夜间晚风微凉,吹得人有些微醺。
余小满的衣袖裙摆上沾染了炙肉香气,一时半会难以散去。
她便慢悠悠走着,目光从一间铺子晃到另一间铺子,就不曾停歇过。
这不是闲逛,这是市场调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