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年底的时候,刘老因为高血压住了院,现在老师傅基本不来厂里,研发组也全权交到了谢欣怡手里。
肩上担子重了,谢欣怡不敢掉以轻心,虽手下培养了十多个得力助手,但每个新品都还是要经过她的手。
“去年新品雪糕很受欢迎,也不知今年小谢会做出什么东西来。”
冻品车间,崔军边帮刘大姐缠毛线,边跟小蒋她们猜测谢欣怡这次会做出什么新品来。
刘老之前将研发权下放,虽带动了员工的积极性,但研发新品,耗时又耗脑袋的,厂里员工在体会两年快乐后就纷纷泄气不干了。
专业的事还是要交给专业的人做。
厂里员工不再干烧脑费神的研发工作,方明安就把权利集中交到了谢欣怡手上,创建了研发部这个独立部门,由谢欣怡一人负责。
兜兜转转一圈,谢欣怡又做回了老本行。
还好她跟其他人不一样,喜欢动脑,还喜欢尝试新东西。
这两年不仅研发了不少耳熟能详的新品冰淇淋,就连她研发的小零食,在改革开放后也迎来了自己的春天。
新品市场反应好,国辉食品厂因为创收好年年被评为先进,谢欣怡这个大功臣自然也成了国辉食品厂举足轻重般的存在。
“也就你现在还喊人小谢。”
刘大姐摸了摸今天刚领的工资,“欣怡给厂里研发了这么多新品,厂领导在商业局那边有面子,员工们工资也一个比一个拿的高,如今大功臣走在路上,谁见了不叫声谢师傅,就你,你,还有你,天天小谢小谢的,生怕别人不知道你们关系好。”
她对着崔军,郭姐,陈大一阵埋怨,结果被埋怨的几人不气反笑。
“那我们和小谢的关系本就好呀。”
郭姐不理会,“我和她还一起进过研发组呢,那关系是其他人能比的吗?”
崔军点头,不落后的补充了句,“她是我带出来的兵,那其他人也没这个本事,可不只能干看着我喊她小谢。”
“就是。”
陈大把说明书往桌子上一放,接过话题,“我和她大姐平常都叫她二妹,在厂里叫她小谢,她姐上次还把我给骂了。”
“行,就你们关系好,行了吧。”
刘大姐懒得跟这群人比较,想想前几天谢欣怡来找到她,说让她再给自家女儿打个毛衣开衫。
这事儿她还没告诉崔军他们,几人还先在她面前拉起了近乎。
刘大姐看不上,就又谁和谢欣怡关系好跟崔军他们做起了争论。
几人在这边各说各话吵的不分伯仲,那边谢欣怡自己研发好今年的新品雪糕去办公室找方明安他们定夺去了。
“今年新品雪糕上市三个,备用一个,定价您和袁副厂长说了算,成本在张超那里。”
和前几年一样,谢欣怡准备了三上一备。
因为有上次刘珍珠一事的教训在,她在研发新品的时候,总要多研发一个作为备选,以备不时之需。
这是她和刘老定下来的规矩,到现在也没忘。
方明安看了眼桌上新鲜出炉的新品雪糕,照样拿起尝了一口,袁康跟。
这不是规矩,这是俩人这几年来养成的习惯,为的是回家显摆。
等以后家里人吃到新上市的雪糕时,好傲娇地来一句,“我早就尝过了”。
“嗯,好吃,感觉又会大卖。”
袁康三下五下吃个干净,实在无法用语言表达自己此刻的感受,只能通俗易懂地来一句“好吃”。
确实很好吃,脆脆的冰棍外皮,一口咬下去,吃到的满嘴的软糯。
冰棍的硬加上雪糕的软,这种强烈反差算是被谢欣怡玩出了新花样。
方明安吃完后还意犹未尽地看了眼要送去定价的雪糕,问谢欣怡,“名字想好了吗?”
“叫好心情吧。”
寓意好,也贴近现下人们的心境。
“行!”
取名字这事儿方明安完全相信谢欣怡的眼光,他让袁康把新品送去商业局,自己则和谢欣怡商量起了另外一件事。
“现在新品雪糕研发完,上次我跟你说的事,你考虑的怎么样了?”
“还没跟家里人说。”
谢欣怡不好意思地笑了笑,对去新工厂的事儿,她的确还没想好怎么跟顾屿说。
为适应市场,他们厂在今年年初的时候去其他市考察了下。
地不贵,人也好招,那边批下一笔钱让他们去沿海地区新建一个厂,方明安想让谢欣怡过去打头炮。
事情定下来那天,他就询问了谢欣怡意见,当时谢欣怡答应他会好好考虑下,结果一考虑就考虑了这么久。
方明安心里急,可问了几次都被谢欣怡用研发部忙给挡了回来。
如今新厂启动迫在眉睫,他没办法,只能又厚着脸皮问了下,可没想到谢欣怡还没跟家里人商量。
这孩子,怎么一点也不像他师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