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别人谈对象就是爽。
没想到陈大三十好几的人了,说起要结婚的事还会脸红,谢欣怡想笑,但还是忍住了。
她转头问起一旁淡定的大姐,“想好了?”
没问为什么,只在乎她是不是一时头脑发热。
谢欣悦突然觉得鼻子酸酸的。
她没急着回答谢欣怡这个问题,而是认真在脑海里回想了这段时间来,男人的一言一行,还有那天确认关系时对方发抖的声音……
跟从前乡里那些找她谈对象的人不一样,也跟家里介绍的人不同。
陈大年纪确实大她不少,但踏实有责任感却是其他人不能比的。
谢欣悦看人很准,她相信自己的眼光,对陈大更是有信心。
所以稍稍思考片刻后,她就肯定地回答道:“想好了,想的很清楚。”
没有被迫,也不是半推半就,就是简单直接的表达,她想好了,很确定,她就是要嫁给眼前这个满眼都是她的男人。
谢欣怡虽早就知道答案,却还是在听到大姐回答的那一刻,高兴地拍起了巴巴掌。
有情人终成眷属。
谢欣悦和陈大于第二天去扯了证。
至于酒席,俩人一致决定大办特办,特别是陈大,在扯完证的第二天,不仅把聘礼送来了,还给谢家送来了办酒席时要用的东西。
“反正酒席两边都要办,买这些东西的时候我就一并买了。”
娶了个比自己小的老婆,还是没结过婚的。
陈大可不管外面那些人说他老牛吃嫩草,只自顾拿出这些年辛苦攒下的钱,什么该买的不该买的统统买下,只为了给谢欣悦一个隆重的仪式。
他虽知道,谢欣悦不贪恋这些,但之前小蒋嫁给扎干事的时候他听小谢说过。
“女人结婚都是奔着白头偕老去的,一生就一次,谁不希望热热闹闹,隆重盛大的。”
他听进去了,他不想谢欣悦有任何遗憾。
跟着他,陈大一直觉得谢欣悦很委屈,所以他尽可能地把所有事做的完美,让女孩满意,让女孩的家人满意。
谢母也确实很满意。
经过这么些天的观察,她发现陈大并不像外表看上去那么死板。
稳重,心细,事事周全。
这是她对这个准女婿的总结。
女儿们一个比一个会挑女婿,隔壁申大娘来贺喜的时候,都忍不住调侃了她一句“你怎么那么会生。”
三个女儿,一个踏实,一个能干,一个聪明,人长的好,挑的女婿也配一脸。
不像她,生了一窝讨债鬼,自己一天福也没享过。
申大娘说起自家儿子气的直摇头,还让谢母给她传授点经验,让她回去也照着教教自家孙女。
“…我大字不识一个的人,能有什么经验传给你,都是她们自己争气,我不拖她们后腿就行。”
看着屋里正忙着给大女儿梳妆打扮的两女儿,谢母倍感欣慰。
谁能想到,曾经让人最看不起的存在,现在却成了别人艳羡的对象。
她家的三个小棉袄,终于不用再看别人的眼色,也不用再畏畏缩缩。
谢母欣慰,对自家两个女婿也是满意的很。
大女儿出嫁的那天,二女儿和二女婿张罗着在家里办了席。
现在开放了,没人管你铺不铺张浪费,谢欣怡就拿出自己的钱往席里又添了不少东西。
陈大聘礼还是沿用之前风俗,考虑到缝纫机那些谢母有了,就托人买了台彩电。
八十年代初,彩电在大城市逐渐开始普及,只是要的人多,又不要票后,有钱都不一定能买到。
陈大这台是找顾屿帮的忙。
开放后,不仅市场发生了变化,就连人也发生了变化。
这个年代倒卖的多,很多东西的途径来的有问题,陈大担心被骗,就让顾屿帮忙问了下。
顾屿上次出了趟远门,回来后就做起了倒卖的生意。
从一个地方买进一样东西,然后哪里缺少,哪里价格卖的高就卖到哪里去。
有点倒爷的那味儿,但因为他卖的是大件,再加上途径安全,基本都是朋友介绍朋友,倒跟实际意义上的倒爷有点区别。
把物品当成流通品,哪里缺就送到哪里,赚的是信息差的钱,有点像后世的那些投资者。
电器,顾屿没卖,但找人帮陈大买到了,原价,没有收他介绍费。
为这,陈大感谢了他好久。
彩电送到谢家时,刚好申大娘在,当下就引起了不小轰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