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审核前的暗涌
从杭州回来的徐静婉,像一只铆足了劲的陀螺,几乎没有片刻停歇。与“素缕”工坊的初步合作意向是黑暗中摸索到的一线曙光,但要将这线曙光变为足以照亮前路的火炬,还有大量繁琐而艰难的工作要做。
她亲自带队,与沈阅、林音进行了一场又一场的远程会议,从材料样本的反复测试,到设计稿的细节修改,再到成本核算的精确到每一分钱。她必须确保最终提交给监督小组的替代方案无懈可击,能够经受住王琴,以及她背后那双眼睛最严苛的审视。
同时,她也没有完全放弃高端丝线的渠道。她让周雨晴继续暗中留意,并尝试接触一些海外的小众供应商,作为备选方案,或者为项目未来的升级预留空间。她不能把所有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尤其是在李明轩虎视眈眈的情况下。
项目监督小组的季度审核日期日益临近,空气里弥漫着一种山雨欲来的紧绷感。王琴在小组群里愈活跃,对徐静婉提交的每一份进度报告都“事无巨细”地追问,从“素缕”工坊的注册资本、过往案例,到新方案中某种创新面料的环保认证、耐久性测试报告,试图找出任何一点可以攻击的破绽。
徐静婉疲于应付,但每一次回应都力求精准、专业,将所有支撑材料准备得清清楚楚。她知道,王琴越是如此,越说明对方手里并没有能一击致命的牌,只能通过这些细枝末节来拖延和干扰。
这天晚上,她又一次在书房加班到深夜,审核最后一批需要提交给审核会议的样品检测报告。窗外下起了淅淅沥沥的雨,敲打着玻璃,更添几分清冷。
书房门被轻轻推开,李墨端着一杯热牛奶走了进来。他穿着深灰色的家居服,少了平日西装革履的冷硬,但眉眼间的疏离感并未减少。
“还没睡?”他将牛奶放在书桌上,目光扫过摊满桌面的文件和亮着的电脑屏幕。
徐静婉有些意外地抬起头。这是他第一次在她工作时主动进来,还带了东西。“快了,看完这份就好。”她揉了揉胀的太阳穴,声音里带着掩饰不住的疲惫。
李墨的视线在她略显苍白的脸上停留片刻,又落到墙上那幅小哲的画上。“听说你找到了杭州的替代供应商?”
“嗯,一家叫‘素缕’的工坊,很有想法。”徐静婉端起牛奶,温热的触感从指尖传来,让她冰冷的指尖稍稍回暖。她言简意赅地介绍了“素缕”的情况和合作进展,语气平静,听不出情绪起伏。
李墨安静地听着,没有打断。直到她说完,他才淡淡开口:“沈阅和林音,我有点印象。去年一个行业创新论坛上见过,作品不错,但……风格比较小众,市场接受度有待验证。”
他果然知道。徐静婉并不意外。在这个信息高度透明的时代,尤其是在他掌控的领域内,很少有事情能完全瞒过他。
“任何创新都有风险。”徐静婉放下牛奶杯,目光坦然地看着他,“但比起坐以待毙,我宁愿选择冒险。至少,‘素缕’的理念和‘木兰生活’想要传递的价值是契合的。”
李墨看着她眼中那份不容置疑的坚定,沉默了片刻。雨声在窗外显得格外清晰。
“明天的审核会,”他忽然转移了话题,语气恢复了平时的公事公办,“老爷子可能会旁听。”
徐静婉的心猛地一紧。李国嵘要亲自来?这意味着,明天的审核,不再仅仅是项目层面的讨论,更上升到了家族意志和未来方向的层面。压力瞬间倍增。
“我知道了。”她稳住心神,点了点头。
李墨没再说什么,转身准备离开。走到门口,他脚步顿了顿,背对着她,声音低沉地传来:“做好准备。质疑不会只来自王琴。”
说完,他带上了书房门。
徐静婉独自坐在灯下,回味着他最后那句话。“质疑不会只来自王琴”……他是在提醒她,李明轩,甚至可能还有李蓉,都会在明天的会议上难?还是暗示,连他父亲李国嵘,也未必会站在她这边?
她看着桌上那杯还在微微冒着热气的牛奶,心情复杂。他这算是什么?打一巴掌再给颗甜枣?还是某种……他自己都未曾察觉的、别扭的关心?
她甩甩头,将这些纷乱的思绪抛开。无论明天面对的是什么,她都必须靠自己闯过去。
她重新将注意力集中到眼前的检测报告上,逐字逐句地核对,确保没有任何疏漏。窗外的雨声不知何时停了,夜色深沉如墨。
当她终于关上电脑,站起身时,窗外天际已经泛起了淡淡的鱼肚白。
新的一天,也是决定“木兰生活”命运的关键一天,即将到来。她走到窗前,看着楼下渐渐苏醒的城市,深深吸了一口气。
无论前方是掌声还是荆棘,她都只能向前。
喜欢契约暖意请大家收藏:dududu契约暖意小说网更新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