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紫夜小说>暖婚契约100天 > 第61章 无声的证明(第1页)

第61章 无声的证明(第1页)

第六十一章无声的证明

李墨那日在徐氏门口的雷霆出手,像一块投入湖面的巨石,涟漪迅扩散。旧债风波在李氏法务部的高效介入下,很快查明真相——那确实是一笔被遗漏的旧账,但数额远没有对方宣称的那么夸张,且对方故意选在敏感时期煽动媒体,背后确有李明轩暗中撺掇的影子。

李墨没有声张,只是让法务部依法处理了债务,同时将李明轩插手此事的证据,以内部文件的形式,悄无声息地摆在了李国嵘的案头。李明轩随后被李国嵘叫去书房谈了近两个小时,出来后脸色铁青,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都异常安分。

这场风波非但没有损伤徐氏和李氏的声誉,反而因李墨强势维护妻子的姿态,让外界更加清晰地看到了这段联姻的稳固,以及徐静婉在李家不容小觑的地位。

然而,徐静婉的心境却并未因此完全平静。李墨的维护,固然让她在危机时刻感到安心,却也让她更加清醒地意识到两人之间那纸契约的存在,以及自己那份刚刚萌芽却不得不压抑的情感。她更加严格地遵守着“约法三章”,将更多精力投入到工作中,试图用事业的充实来填补内心的那一丝空落。

“新生”系列的设计终于全部定稿,进入了紧张的样品制作阶段。与此同时,与美院和纺织大学的合作也正式启动,个合作项目定为一场名为“经纬之间”的联合艺术展,旨在展示传统纺织技艺与现代设计的融合,也为“新生”系列的正式布预热。

徐静婉几乎将所有时间都投入到了艺术展的筹备中。场地协调、展品筛选、宣传策划……事无巨细,她都亲自过问。她需要这样一个完全由自己主导并成功的项目,来证明自己的价值,不仅仅是作为李墨的妻子,更是作为徐静婉本人。

这天,她在临时用作策展办公室的基金会会议室里,与沈阅、林音以及合作院校的教授们讨论展陈方案,因为一个灯光效果的分歧,讨论陷入了僵局。对方一位德高望重的老教授坚持认为应该采用更保守、凸显“古韵”的布光方式,而沈阅和林音则希望能用更具现代感和冲击力的光影来诠释“新生”的主题。

双方各执一词,气氛有些紧张。徐静婉安静地听着,没有急于表态。她走到那件作为争议焦点的、运用了创新矿物染料和古法编织技术的大型装置艺术品前,仔细观察着它在不同光线下的色泽和纹理变化。

半晌,她转过身,目光平和地看向那位老教授,语气尊敬却坚定:“陈教授,我理解您希望最大限度展现传统技艺精髓的考量。不过,您看,”她指向艺术品在自然光下某个不易察觉的侧面,“这里,染料与丝线交织形成的独特光泽,只有在特定角度的侧光下,才能呈现出那种仿佛在流动的生命感。如果我们只用顶光,虽然稳妥,却可能掩盖了它最动人的细节。”

她顿了顿,又看向沈阅和林音:“沈老师、林音,冲击力固然重要,但我们的目的是‘融合’而非‘颠覆’。或许我们可以尝试一种折中的方案?比如,主体区域采用能精准捕捉细节的轨道射灯,营造静谧深邃的基调,而在几个关键展品的核心区域,设计小范围的、可调节角度的动态光影,在观众靠近时被触,瞬间点亮那种‘破茧’的震撼感?”

她的话语清晰,既尊重了传统的“静”,又巧妙融入了现代的“动”,更重要的是,她的建议建立在对展品材质和理念的深刻理解之上,而非空泛的争论。

会议室内安静了一瞬。陈教授推了推眼镜,再次走到那件装置前,按照徐静婉指的角度仔细观察,脸上严肃的表情渐渐松动,最终缓缓点了点头:“……有道理。是我考虑不周,只拘泥于形式了。徐总的方案,确实更能体现‘新生’的内涵。”

沈阅和林音也松了口气,露出了钦佩的笑容。僵局被打破,后续的讨论变得异常顺利。

会议结束后,徐静婉独自留在会议室,整理着散落的资料。窗外已是华灯初上。她揉了揉有些酸的脖颈,虽然疲惫,心底却充盈着一种踏实的感觉。

这时,手机屏幕亮起,是李墨来的信息,依旧言简意赅:「艺术展的初步方案,父亲看过了。」

徐静婉的心微微一紧。李国嵘看到了?他会是什么态度?质疑?还是……

没等她回复,李墨的下一条信息紧随而至:「他说,想法不错,细节上可以再大胆一些。」

徐静婉看着那行字,怔住了。李国嵘……认可了?甚至还鼓励她更大胆?这比她预想中最好的结果还要好。一股难以言喻的暖流和力量,瞬间涌遍全身。她知道,这份认可,不仅仅是对艺术展方案的肯定,更是对她能力的默许。

她没有回复李墨,只是将手机紧紧握在掌心,走到窗边。城市璀璨的灯火在她清澈的眼眸中闪烁。

她不需要轰轰烈烈的宣告,也不需要依赖谁的庇护。她用自己的专业、冷静和智慧,一步步赢得了尊重,也为自己挣得了一方天地。

这份无声的证明,比任何言语都更有力量。它让她更加确信,即使没有那纸婚约,她徐静婉,也足以站稳脚跟,闪耀属于自己的光芒。

夜色渐深,她的背影在窗前显得格外坚定。

喜欢契约暖意请大家收藏:dududu契约暖意小说网更新度全网最快。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