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紫夜小说>怎么是我登基[基建 > 190200(第15页)

190200(第15页)

若非李清墨数年前摸索出用羊毛御寒的法子,这半坡的百姓每年冬天都得冻毙十之一二。

而雁萧关在城西推行土地分置时,这些最底层的佃户却连分一杯羹的资格都没有,他们本就没有属于自己的土地,甚至因祖上是逃役,连户籍都没能落下,自然分不到土地。

为了活下去,还因着心存希冀借投靠的豪强获得户籍,他们只能投身为元州最凶恶但最势大的几家豪强,尽管能得到的吃用少得可怜,却总比坐以待毙强。

投身容易脱身难,入了豪强家中成为隐匿人口,豪强为着既能收受地租,又规避税务清查,怎么可能给他们立户籍,只能一日日熬着,熬到哪天没了性命便不再受苦受难。

未曾想有朝一日投身的几家豪强被雁萧关一锅端了,他们又不敢往衙门自投罗网,毕竟他们虽大字不识,却也知晓大梁朝律规定逃役即判死刑,且有连坐制度,一人逃役,全家都要受罚。

好死不如赖活着,好歹脱离了豪强控制,他们知足。

因此即使没了数代照看的土地,他们却并不恨雁萧关,毕竟他们瞒着身份去大户家做工,得的粮可比从前多了不少,且雁萧关从不阻止开荒,更不必担心自己辛辛苦苦开出来的土地转眼就落入他人手中。

只因府衙早出了告示,同赢州一般,开荒出来的土地归各户所有,前三年不缴税,三年之后若将地耕熟,便可去衙门立地契,上税两成。

拖得一日是一日,他们想着在山里,没几个人能来,这些人便在这山头,一镐一锄地开辟出了不少小块土地。

只是新开的地肥力不足,头年收获本就少,种的粮食也有限。

秋收时,他们很快便将自家地里收完,便又出门,去其他大户人家帮着收地,多挣些口粮。

因此,雁萧关来这半山坡时,各家各户来的都是老弱妇孺。

看着见他出现便现身的乡邻,李清墨收敛思绪,将人带进工坊,一进门,汉子们个个目不转睛。屋里宽敞明亮,地上铺着青石板,靠墙摆着一排排木架,上面挂着洗得雪白的羊毛。十几个妇人、老人正围着几口大木盆忙碌,有的在搓洗羊毛,有的在分拣杂质,个个手脚不停,脸上却带着往常少见的笑意。

待仔细一瞧,汉子们更是惊讶,在这里做工的,竟都是同村的乡亲。

众人满脸迷茫,却下意识地寻到了自家亲人身边。还没等开口问一句,就被忙碌的家人塞了工具,“愣着干啥?快搭把手。”

“把那堆羊毛搬到那边去。”

“拿这木槌捶这盆里的毛,照着我这样。”

其中一个高瘦汉子被媳妇塞了根粗木棒,他举着木棒,看看手里的东西,又看看旁边捶着手臂的媳妇,一脸茫然。

他身旁的媳妇喘了口气,抹了把额角的汗,嗔道:“还不快搅,没看见这盆里的羊毛还没洗透?有你帮忙,我总算能歇口气了。”

高瘦汉子瞅瞅旁边人怎么干活,也学着将木棒插进面前的大木盆里,使劲搅动起来。盆里的东西在水中不断翻滚,那水看着不像清水,倒有些浑浊,上面还浮着许多白色泡沫。再仔细瞧,才看清被搅动的果然是家家冬日都要用的羊毛,只是此刻被泡得发胀,在泡沫里渐渐变得雪白柔软。

他越搅越糊涂,忍不住问:“媳妇,这……这羊毛不是弄干净了才收好的,现下又费这劲干啥?”

他媳妇白了他一眼,另寻了个木棒过来,“你懂啥?这是殿下让做的活计,羊毛按份给钱,每洗一筐羊毛便能得十个大钱,我一日能洗八、九框,能挣不少钱,还管两顿饭呢。”

汉子手里的木棒顿了顿,眼睛倏地亮了,这么算来一日岂不是能拿回家八九十钱,还管饭,可比去大户家扛活划算多了。才算明白,他手上便快了不少,生怕挣的少了。

李清墨站在门口,看着这忙碌又热闹的景象,心里头却另有盘算。他虽与雁萧关接触不多,却从点点滴滴的相处中看出,这位殿下是个真正将百姓放在心上的人。

而此番雁萧关特地寻到这处山头建造羊毛工坊或许正是良机,他心里暗暗想着,等工坊织出第一批布,做出第一批成衣,他便亲自将货物送到雁萧关面前。

到时借着禀报工坊进展的由头,再将这山头百姓的难处细细陈情,他甚至想好了说辞,要如何努力澄清这些人的清白,如何担保他们绝不是作奸犯科之辈,只求能为众乡亲谋个户籍。

“哪怕因此触了殿下的忌讳,获了罪,也是值得的。”李清墨望着工坊里忙碌的身影,默默握紧了拳头。

第200章

雁萧关可不知晓李清墨此时已打定主意,拼着前途不要也要为乡亲们争个户籍,正盘算着要来同他请命。

玉米收了,工坊建了,府衙的事有绮华牵头打理,按理来说,雁萧关怎么也该轻松下来。可他现下却远并不悠闲,甚至连去军营巡查都变得来去匆匆。

这一切,全因着元德准备回天都去。

元德是谁?他是弘庆帝身边的太监总管,是皇帝跟前最得宠的红人,也是弘庆帝用惯的得力亲信。

说起来,元德的运气算不得好,却也不算太差。他自小进宫,没多久,原先伺候的主子便去世了,恰逢那时弘庆帝身边的太监出了岔子,宫里要挑几个新太监过去伺候,因着他性子老实乖顺,手脚又勤快,便被选去了弘庆帝身边。

从弘庆帝还是皇子时起,元德就一直跟在身边,一晃便是几十年,数十年里,他记不得亲人是谁,也记不得自己的来处,唯一的念想便是身边的这位帝王。

弘庆帝待他向来温厚,从未有过苛责,这份恩宠让无依无靠的元德无以回报,早已将弘庆帝视作自己的天。

离了天都几个月,元德心里头始终揣着事,整日忧心忡忡,他临走前给弘庆帝身边派了个小徒弟,那孩子虽机灵,却不如他知根知底,真能把陛下伺候周全吗?

旁人都道弘庆帝性子随和,不挑伺候,可只有元德清楚,陛下看着不讲究,实则处处有些不为人道的挑剔小习惯。就说沏茶,水温要在刚沸未滚时,茶叶只放底杯,冲三遍水才肯入口。再如夜间燃的安眠香,必定得先在别处燃过头一刻钟,再端回寝殿,否则陛下夜里总睡不安稳。

这些细碎的讲究,旁人学个一年半载也未必能摸透,偏元德记了二十多年,早已刻进骨子里。

雁萧关自然不会阻拦,只是像元德这样既能贴近天听,又知根知底的人实在难得。自他离开天都抵达交南,因着种种事务缠身,加之通信不便,他还从未往天都递过像样的东西。

此番元德回去,他自然不会放过这个机会。

前日元德来告知归期时,雁萧关当即便吩咐绮华,“去采买些交南特有的物产,拣稀罕珍贵的备着,我要托元德带回天都。”

除此之外,他还亲自去了元州城最大的药行,药行掌柜是个须发半白的老者,雁萧关一露面,立刻认出了他,连忙拱手行礼,“小人见过殿下,不知殿下驾临,有失远迎。”

雁萧关摆了摆手,径直往里走,“不必多礼,我来寻些药材。”

掌柜连忙引着他往内堂走,穿过前堂的药柜,后面竟是一间雅阁,墙角燃着安神的香,“殿下要寻什么药材?小店虽不敢说应有尽有,却也收了些交南深山里的稀罕物,都是天都少见的。”

雁萧关坐下,开门见山,“我要些上了年份的滋补药材,还有能安神养气的东西,愈是有效愈好。”

掌柜眼睛一亮,连忙从最里面的架子上取下一个乌木盒,打开来,一支巴掌长的野山参静静躺着,参须如银线般细密,根部带着淡淡的土黄色,看着便知年份不浅,“殿下请看,这是山民在山上采到的,足有百年份,是能固本培元的良品。”

雁萧关凑近看了看,果然是上等品相,“还有吗?”

掌柜又取出几个盒子,“这对赤灵芝,长在千年古柏的树洞里,菌盖红得发紫,药效比寻常灵芝强上数倍,还有这盒雪莲子,是从十万大山北麓的冰崖上采的,专治体虚畏寒,炖雪蛤最是滋补,一年也难得收上二两。”

雁萧关一一查看,见这些药材果然都是珍品,点头道,“这些我都要了。”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