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紫夜小说>妾术作者梨鼓笙笙 > 第149章 第 149 章 即位(第2页)

第149章 第 149 章 即位(第2页)

当日她与青玉在园中说的那些话,未必就是她真实的想法,他若是不解,合该问问她。

可每当他想开口,那份根植于心的自矜和多疑又会冒头,让他无法拉下脸来直接询问。他只能将这份莫名的烦躁和不确定,转化为对朝堂对手更猛烈的攻击。

一时间,河间王派系的官员又接连被弹劾丶贬谪,周绍手段之凌厉,让不少观望者胆寒。

就在周绍因私心郁结而于公事上愈发咄咄逼人之际,河间王周琚确实有些沉不住气了。

他眼见自己多年经营的人脉和声望在周绍的连环打击下不断萎缩,而皇帝的态度又暧昧不明,心中焦灼日盛。

他决定不再被动接招,开始主动出击,利用手中掌控的力量,将自己近年来在各地施粥赈灾丶捐资修建书院善堂的“善举”大肆宣扬。

不消多时,京城的茶楼酒肆,悄然流行起歌颂河间王“仁德”的戏文和评书;文人墨客间,也悄然流传起赞誉河间王“礼贤下士”丶“心系黎民”的诗词歌赋。

河间王“贤王”的名声,在有心推动下,甚嚣尘上。

入了七月,朝中终于有官员按捺不住,或是出于投机,或是真心被坊间声望影响,开始上奏折,以“国本宜早定”为由,建议立年长且“贤名卓着”的河间王为皇太子。

这样的奏折,在气氛凝重的大朝会上被接连提了两三次。

端坐龙椅的皇帝每次都是静静听着,既未明确表示赞同,也未出声斥责,只是那深邃的目光在提议的臣子和面色平静的周绍丶以及难掩眼底一丝期待的河间王之间缓缓扫过,让人猜不透圣心究竟如何。

河间王一党见皇帝并未反对,自觉摸到了风向,士气大振,准备发动更多官员上书,造成衆望所归的态势,逼迫皇帝早日下旨。

然而,就在这关键时刻,一桩突如其来的边关急报,如同平地惊雷,瞬间打乱了所有的布局。

北方的郸义族,一个向来官方依附大晋丶却时常有小动作的边陲部落,竟胆大包天,杀害了朝廷派去的使臣!

消息传开,举国哗然。

尤其是天子脚下的京城百姓,群情激愤。

大晋立国百年,威加海内,更何况当今陛下骁勇善战,四海之内无有不服,何时受过这等蛮夷小族的折辱?

市井之间,充满了对郸义族的唾骂之声,要求朝廷出兵严惩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

而龙椅上的皇帝,在最初的震惊过後,亦是勃然大怒。

他力排衆议,甚至不顾自己年事已高,毅然决定御驾亲征,誓要踏平郸义,以血还血,维护大晋天威。

临行前,他下旨,由河间王与成郡王共同监国,处理日常政务,遇有大事则需二人协商,或百里加急报送军前。

两人一同监国,既是互相帮扶,更是互相掣肘。

河间王接到旨意时,心中先是狂喜,仿佛看到了执掌权柄的希望,但随即又掠过一丝难以言喻的不安。

皇帝选择在这个节点离京亲征,是否太过巧合?

但他很快被眼前巨大的权力诱惑所淹没,将那点不安抛诸脑後。

他下定决心,一定要利用这次监国的机会,好好表现,做出几件漂亮的政绩,彻底将周绍比下去,让皇帝和满朝文武都看到,谁才是最适合的储君人选。

……

九月,秋高气爽,皇帝御驾亲征的大军凯旋。

郸义族已被彻底灭国,皇师不但带回了胜利的荣耀,还俘虏了十数位郸义族王室女子。

皇帝将这些女子作为战利品,以奴隶的身份,赏赐给了此次出征的有功之臣以及京中的一些重臣,以此彰显上国威严不容挑衅。

河间王及其党羽抓住皇帝大胜後心情必然愉悦的时机,再次于朝堂之上,大肆鼓吹河间王在监国期间的“勤勉”与“功绩”,并将此前“贤王”的舆论再次推到前台,重提立太子之事,言辞恳切,仿佛河间王已是衆望所归。

然而,这一次,龙椅上的皇帝没有再保持沉默。

他听着底下臣子们对河间王的溢美之词,脸上非但没有笑容,反而渐渐笼罩上一层寒霜。当为首的官员再次提及“河间王贤德,宜正位东宫”时,皇帝猛地一拍御座扶手,语气中充满了毫不掩饰的嫌恶与轻蔑:

“郸义之子,骨血低贱,岂可为君?”

此言一出,顿如惊雷狠狠劈在了河间王的头顶。他浑身剧震,脸色瞬间变得惨白如t纸,几乎站立不稳。

是了,他的母亲胡氏,虽是北地将官嫡女,却因其生母的郸义血统,在宗室中始终被视为身份有瑕。

老王爷在世时,因对他寄予厚望,极力淡化这一点,最终也将王位传给了他。

他以为自己早已摆脱了这层阴影,却没想到,在皇帝心中,这始终是一根刺。如今郸义族被灭,其族皇室女子都沦为奴隶,他这身负郸义血脉的“贤王”,在皇帝眼中,与那些奴隶何异?

巨大的羞辱和绝望瞬间淹没了河间王。他不知道自己是如何熬到散朝,如何失魂落魄地走出宫门的。回到王府,他便一口鲜血喷出,昏厥过去。

府中顿时乱作一团,女眷们哭喊声一片,匆忙请来的大夫——甚至不是惯常用的太医署的御医诊断後,只说是急火攻心,忧思过重。

待河间王悠悠转醒,躺在榻上,望着帐顶繁复的花纹,眼中只剩下一片死灰般的冰冷。

他彻底明白了,这一切都是一个局。从郸义杀使,到皇帝亲征,再到当衆羞辱,每一步都是精心设计好的。

皇帝从未属意于他,之前的沉默,不过是引蛇出洞,看他还能聚集多少势力,最後再给予致命一击。

眼下他已经被皇帝亲自盖上了低贱的戳子,除非兵行险着,铤而走险,否则他永无翻身之日。

可是,皇帝刚刚以雷霆手段灭了一个部落,威望正盛,又有几人敢跟着他行那诛九族的大逆之事?

绝望之後,是无边的疲惫。他知道,他输了,输得一败涂地。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