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馀柔岚亲自帮傅知乔收拾行李,嘴上还问着:“要不要娘同你一起回青州?”
她其实是不想女儿离开自己,傅知乔知道她的心思,“娘,女儿把事情安排好就回来了。”
唉,馀柔岚在心里重重叹了口气,女儿太聪明太能干了,她这个做娘的却帮不上什麽忙,为了不给傅知乔添乱,她也不说要一起回去的话了。
傅知乔交代好德福和春兰,要他们管理好太白楼和扶云阁,有事情就到府里找夫人商量。
拒绝了谢卓要给她派护卫的提议,傅知乔只准备带银杏和程业玄回青州,连崔嬷嬷都没有带,反正青州的宅子里有黄嬷嬷守着,回去不怕没有人照顾。
天色微亮,一辆马车从傅府驶向城门。
此时,端亲王府里,左慕蕊却是有些着急了。
因为昨儿个她派去盯梢的人回来禀报,说世子爷又去找傅姑娘了。
之前按兵不动是因为她不想将母子关系弄得更僵,左慕蕊不敢在谢卓面前做的太明显,前几日才一直压抑着自己的性子,只派人悄悄在傅府门口守着,想等傅知乔现身再警告她。
可傅知乔出行都是马车,身边有丫鬟护卫,她派出去的人一直没有找到很好的机会。
现在又听人来报,说谢卓又跟那商户女见面了,左慕蕊再也坐不住了,她倒是想要问问傅知乔,明明当初跟她约定好不会再出现在谢卓面前,为何又出现了?
她不能不着急啊!
感情都是相处出来的,无论如何,她都不能再放任两人的情意继续加深!
眼下是傅知乔先违背约定,那就不要怪她以势压人了。
若是傅知乔在场,肯定要反驳她的,“我承诺的是不会主动去找谢卓,现在的情况分明是谢卓主动找我,这怎麽能算我违背约定呢?”
殊不知等她下定决心主动出击的时候,傅知乔已经坐上马车离开京城了。
傅府门口,章嬷嬷敲门,“你们家姑娘可在?”
门房:“你是?”
章嬷嬷笑意盈盈:“劳烦去禀报你家姑娘,说章嬷嬷有事找她。”
门房先是打量了她的穿着,嗯,应该大户人家的仆人,再看她慈眉善目的便也笑着回答:“真是不巧,我家姑娘眼下不在京城,你要有急事我可去通传我家夫人。”
“不在京城?昨儿个不是还在吗?”
“我家姑娘是今早离开的。”
章嬷嬷嘴角扯出一个僵硬的笑,“呵呵,那真是不巧,不必通传你家夫人了,等傅姑娘回来了我再来。”
上了王府的马车,章嬷嬷才将傅知乔已经离开京城的事告诉左慕蕊。
昨儿还在府里,怎麽今早就不在了?
“莫不是故意躲着不敢见我?”
章嬷嬷摇头,“奴婢说的是左夫人想见她一面,那门房并不认识奴婢,他的反应不似作假。”
左慕蕊扑了个空,心里的怒气急速上升,偏偏又无处发泄,气得她把手中的丝绸帕子撕了个两半。
*
年後不久就是春耕时节。
北方一带冷一些,要等到四月上旬才开始犁地,而江南一带气温回升快,约莫二月下旬丶三月初就能犁地播种了。
傅知乔到青州的第二天,就亲自去往了周边的村子说服当地的农户种植桃黍。刘家村周边的几个已经与太白酒庄签订了种植收购桃黍的契书,但还不够,必须要进一步扩大桃黍的种植面积,才能满足酒庄的需求。
朝廷要将一部分酒精投入到民间,酒精需求量增加,生意单量加大,酒庄的生産力也要进一步扩大些才行,酒精生産线需要增加丶酒庄里的酿酒工人需要培训丶打杂的人手也需要增加丶还要新建两个仓库……
傅知乔忙的连轴转,春节期间好不容易在脸上挂上了一点肉,经过这几天又瘦了回去。
巴掌大的小脸,尖尖的下巴,把黄嬷嬷看的是心疼不已,每天想着法给她补身体,傅知乔不想吃黄嬷嬷还会搬出馀柔岚来,“等姑娘回了京城,届时夫人一看您消瘦这麽多,岂不是要责怪我没有将您照料好?”
说着她就端上来一盅汤,打开盖子,里头装着的是乳鸽炖老姜,经过小火慢炖後散发着浓郁的香气。
汤是好汤,但隔三差五的喝也是会腻的,看着黄嬷嬷殷切的眼神,傅知乔无奈,只能把爱心补汤喝了下去。
杂事虽多,好在她还有文江文山两个得力助手,他们兄弟俩经过这两年的锻炼,已成长为可以独当一面的管事了,酒庄被他们打理的很好,把事情交付给他们傅知乔很放心,她只需把事情吩咐下去从旁监督即可。
等把扩大种植丶生産等事情全部安排好,已经过去了一个多月。
几场细雨过後,草木愈发茂盛。
她身上的厚袄也换成的薄一些的绸衣。
在这期间,谢卓还寄来一封信,信中半点没说要她早点回去的话,但字字句句都在期待她回去。
傅知乔看的发笑,谢卓好像更黏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