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退亲
傅知乔注意到他用的字眼,眉毛一挑:“谁要跟你成亲?”
谢卓嘴角轻轻上扬了几分,眸色温柔,一点迟疑都没有:“你,你要跟我成亲。”
傅知乔知道谢卓是不想害了于雅丹的名声才用的这一招,她表面上没说什麽,其实心里是很欣慰的。她跟高兴自己没有看错人,也很高兴谢卓没有为了一己私欲,就把所有的过错全部推到于雅丹身上。
单单从买凶杀人这件事来说,于雅丹罪无可恕。
于雅丹对她造成的伤害,她会找机会还回去。
但谢卓和于雅丹定亲又退亲,是两个家族的事,不能把所有的责任都归结到于雅丹一个人身上,若王府无意要结亲,于家掀不起什麽风浪。
“我与她之间本不该有太多的牵扯,是母妃的态度给了她无谓的希望,事情发展至此,她有责任,我也有责任。我身为男人,不该把所有的问题都归结到一个女子身上,她或许对我有意,但最终决定定亲的是我们两家的长辈,她也只不过是听从了父母之命而已。”
“于雅丹做的最不对的事情就是伤害你。”谢卓补充道,若无两家父母在其中搅局,他绝对不会跟于雅丹定亲,傅知乔也不会受到伤害。
这点傅知乔很认可,要不是于雅丹剑走偏锋,她也不至于吃那麽多的苦头。
在这件事里,没有谁是完完全全无辜的,只有傅知乔,她从头到尾都是被他连累的,经过于雅丹买凶这件事,谢卓才明白为什麽傅知乔一直想要离开他。
他敢说,今天他身边的人不是傅知乔,换成任何一个有身份的世家女,于雅丹都不会有这样的举动,究其原因,不过是她看傅知乔的身份低,以为她是一个可以随意打压的人。
谢卓嘴角有不易察觉的讥讽。
听到谢卓这番话,压在傅知乔心上的那块大石头彻底消散了。
谢卓是一个尊重女性的人,能在父权社会的大魏遇到这样一个人,傅知乔觉得自己是幸运的。
看到傅知乔若有所思的样子,谢卓担心她误会,“你可不要误会,我对她可没有半点私情。”
被退婚一事,对女方的伤害更大。
男子汉大丈夫顶天立地,他不能让于雅丹一个女子去承受所有的後果,但一想到于雅丹对傅知乔做的事,谢卓就如鲠在喉,心里的那口浊气始终咽不下去。
他不针对于雅丹个人,不代表他不会迁怒于家。
他不想去毁坏一个女子的名声,但尚书府的名声他毁的心安理得。
反正两家的婚事是要退掉的,为什麽恶名不让于家来承担呢?
于家主动退亲既可以把谢卓放在弱势的一方,还可以让于家背负上弃信忘义的名声,对于昊英这样位高权重的官员来说,背负上有悖仁义的名头,让他在同僚之间无法立足就是最大的打击。
傅知乔是个聪慧的,立马领会到谢卓的意思。
他以自己不能生育为突破口,让于家有了退婚的理由。
可于昊英也不是傻子,这个节骨眼上他是不可能提退婚的事,谢卓干脆就推他一把,他把于雅丹买凶杀手人的证据捏在手里,逼迫于家上门退婚。
一旦于家主动退婚,舆论的高地就自然而然的被王府那一边占领。
背信弃义总比杀人犯的名头要好,为了于雅丹不背负杀人犯的罪名,于昊英和郭素兰只能退让,主动去王府退婚。
在外人看来,是于家背信弃义在先,他们嫌弃谢卓不能生育遂而提出退婚,王府同意退婚也只是无可奈何,顺势而为罢了。
从结果来看,除了谢卓本人背负上难听的名声之外,对整个王府的风评没有半分影响。于家就不同了,家族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于雅丹身为于家的一份子,自然是免不了要面对外界的指指点点。
*
正如谢卓猜测的那样,于昊英并不同意去王府退婚。
他不想让人家说他是个背信弃义之人,看王府欣欣向荣便贴上去说亲,现在见王府出现颓势便拂袖开溜,一想到这种名头安在自己身上,于昊英胡子都气歪了,满京城的官员如何看待他?皇上会如何看待于家?
但是他没有办法,除了退婚他没有第二条路可以走。
三日後,于昊英携郭素兰主动拜访王府。
谢弛穿着一身绣暗纹的玄色长袍,腰间的玉带上镶嵌着一个拇指大小小的明珠,左慕蕊一身绛紫色绸缎华裳,典雅端庄,她跟谢弛一左一右坐在上首,于昊英和郭素兰两人则是坐在下首。
下人过来上茶,王府待客用的茶叶是雨前龙井,茶叶被沸水滚过,清清淡淡的茶香飘在空气中,很是好闻。
俗话说,无事不登三宝殿,于昊英郭素兰夫妇俩突然一起上门拜访实在有些反常,再加上最近发生的事情太多,左慕蕊偷瞄了对面正襟危坐的夫妇二人,心里有点不安。
于昊英也因为要开口说退婚的事而踌躇不安,正厅内的气氛稍显沉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