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紫夜小说>稷下是哪个地方 > 第416章 生死之问(第1页)

第416章 生死之问(第1页)

稷下的秋叶如翩翩起舞的蝴蝶般打着旋儿,缓缓地飘落在青石板上,仿佛是大地母亲温柔的拥抱。李明静静地站在这片宁静的景象之中,他的目光穿越了延绵千里的云海,仿佛能看到世界的尽头。

他的手中紧握着一封泛黄的信笺,那是柳儿留给他的遗书。尽管岁月已经在这封信上留下了痕迹,但柳儿的字迹依旧娟秀如初见时,每一笔每一划都透露着她的温柔和细腻。

“师兄,你看那片枫叶。”记忆中的少女清脆的声音突然在李明的耳畔回响,仿佛她就站在他的身旁。十年前的稷下学院,柳儿总是喜欢指着漫山遍野的红叶,说它们像燃烧的火焰,充满了生命力和热情。

李明微微叹息一声,指尖轻轻地抚过信纸上的墨痕,仿佛能感受到柳儿写下这些字时的心情。信中的内容简单而直接:“我已体验完我的人生。助人成功,影响他人,此生无憾。我将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与世界道别。”

他抬起头,望向那遥远的云端,仿佛能穿透时空的屏障,看见那个总是笑靥如花的女子。柳儿,他的师妹,曾经与他一同在稷下求学,一起探讨生死之道。他们曾在月光下漫步,谈论着对未来的憧憬;他们曾在课堂上争论,为了一个观点争得面红耳赤。

如今的柳儿却已经离他而去,只留下这封遗书和无尽的回忆。李明的心中涌起一股无法言说的悲伤,他知道,柳儿选择了自己的道路,而他也只能尊重她的决定。

"逃避痛苦有错吗?"李明站在窗前,望着远方的山峦,喃喃自语道。他的思绪渐渐飘远,回到了当年佛陀讲经的场景。

那时的李明还是个年轻的僧侣,他对佛法充满了敬畏和渴望。佛陀的教诲如同一盏明灯,照亮了他前行的道路。其中,"离苦得乐"的真谛更是让他深深着迷。

随着时间的推移,李明开始对这一真谛产生了疑惑。什么是真正的离苦?难道逃避痛苦就是背离了这条道路吗?他想起了柳儿,那个与他相识多年的女子。

柳儿是个善良而坚强的人,她一生都在帮助他人,为社会做出了许多贡献。当她面临病痛和衰老的折磨时,她却选择了一种与众不同的方式来面对。

柳儿临走前曾与李明长谈。她告诉他,自己已经尽到了人生的责任,帮助过许多人走向成功,影响过无数人的生命轨迹。她觉得自己的人生已经足够充实,没有什么遗憾。

"李明,你为何一定要我服从这世上的条条框框?"柳儿的眼中闪烁着不解和疲惫,"我有权利选择自己的生死方式,这难道不是一种自由吗?"

李明想起自己曾经试图说服柳儿接受治疗,用各种崇高的理由劝她面对病痛与衰老。现在想来,那或许并不是真正的尊重,而是将自己置于审判者的位置,用自己的标准去衡量他人的生命价值。

"每个人都有权决定自己的生死方式。"李明轻声说道,声音在空气中回荡。他的内心却无法平静,波澜依旧在他的心头翻涌。

他理解柳儿的选择,尊重她的决定,但同时,他也无法完全认同这种方式。毕竟,生命是如此宝贵,轻易放弃是否真的是一种解脱呢?

遗书中,柳儿明确表示自己已完整体验了人生旅程,现在要以自己选择的方式离开。她也善意提醒,对于那些还有漫长人生路、肩负诸多责任的年轻人,不应效仿她的选择。她清楚自己在做什么。

"师兄,死亡不是终点,而是另一种体验的开始。"柳儿曾这样说过,那时她眼中闪烁着对未知的好奇。

李明明白,柳儿用她的离去给他上了一课——不仅要懂得如何选择生,也要学会如何面对死。对死亡的恐惧与痛苦,正是生命给予他的提醒,告诉他对于生命的理解还远远不够。

"离苦得乐,"李明望着天边的云彩,若有所思,"但何为苦?何为乐?柳儿选择了她认为的乐,即使那意味着面对世人眼中的苦。"

夕阳西沉,稷下学院的钟声悠扬响起。李明站起身,走向学院后的竹林,那是他与柳儿常常论道的地方。

竹影婆娑间,他仿佛又看见那个身着素衣的少女,正含笑望着他。

"李明,生命的意义不在于长短,而在于是否真实地活过。"柳儿的声音如清风拂过。

“我懂了,”李明轻声回应道,他的声音在这静谧的夜晚显得格外低沉,仿佛是从内心深处出的感叹。他凝视着远方,目光穿越黑暗,似乎看到了柳儿选择结束生命的那一刻。

夜幕笼罩着大地,万籁俱寂,只有点点繁星点缀着这片无垠的夜空。李明静静地坐在竹林中,双腿盘膝,双手自然地放在膝盖上,宛如一尊雕塑。他的心境如同这静谧的夜晚一般,平静而深沉。

他深知,生死之间并没有绝对的对错,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选择和领悟。柳儿以她独特的方式结束了自己的生命,那是她对生命的一种诠释,一种解脱。而李明,他将继续用自己的方式去探索生命的意义,去经历人生的起伏。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晨曦微露,天边泛起了淡淡的蓝紫色,预示着新的一天即将到来。稷下的天空逐渐被这柔和的色彩所渲染,宛如一幅美丽的画卷。李明的心境却并未随着这黎明的到来而平静下来。

他依然静坐在竹林深处,双目紧闭,试图通过冥想让自己的内心恢复平静。柳儿的离去却如同这清晨的薄雾一般,看似轻盈,却萦绕在他心头,久久不散。

“师兄,你又一个人躲在这里了。”就在李明沉浸在自己的思绪中时,一个熟悉的声音从竹林外传来,打断了他的沉思。

李明睁开眼,看见年轻的弟子子舆站在竹林入口,手里捧着一卷竹简,脸上带着困惑与担忧。

"子舆,这么早就来寻我?"李明微微一笑,示意他走近。

子舆快步走入竹林,将竹简放在一旁的石桌上,犹豫地说道:"师兄,我我昨夜梦见柳儿师姐了。她说她说有些话想通过我告诉你。"

李明神色微动,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那封已经看过无数次的遗书。

"她说什么?"李明轻声问道。

子舆深吸一口气,仿佛在回忆梦境中的每一个细节:"师姐说,她从未后悔自己的选择,但也请你不要将她的道路视为唯一答案。我选择离开,是因为我已经尝遍了生命的甘苦;而你们,还有万千滋味未曾体验。这是她的话,师兄。"

李明闭上眼睛,感受着晨风拂过面颊的触感。十年了,柳儿的音容笑貌依然如此清晰。

"她还说了什么?"李明问道,声音低沉而平静。

"师姐还说关于痛苦与逃避,关于离苦得乐"子舆顿了顿,"她说李明师兄一直困在佛陀的教诲里,却忘记了稷下学院最根本的教义——万物皆有其道,生死亦然。痛苦不是用来逃避或面对的课题,而是用来体验和理解的旅程。"

竹林中一时陷入寂静,只有晨露从竹叶滴落的声音,清脆而规律。

李明站起身,走到竹林边缘,远眺稷下学院的建筑群。在晨光中,那些古老的建筑如同沉睡的巨兽,承载着千年的灵魂与疑问。

"柳儿啊柳儿,"李明喃喃自语,"你总是能看到问题的本质。"

他转身回到石桌旁,看着子舆困惑的表情,温和地问道:"你可曾思考过,为何佛陀教导离苦得乐,却依然有那么多人选择以自己的方式结束生命?"

子舆摇头:"弟子愚钝,不曾想得这般深远。"

李明轻笑一声:"因为痛苦之于每个人,意义各不相同。对一些人而言,痛苦是成长的催化剂;对另一些人,则是无法承受的重担。柳儿帮助过许多人找到前路,却最终找不到自己继续前行的理由。这不是她的失败,而是生命的无常。"

"那师兄为何不阻止她?"子舆鼓起勇气问道。

李明望向远方,眼神中流露出复杂的情绪:"我试图阻止过,以各种理由——责任、未竟的事业、未来的希望。但最终我明白,没有人能真正为他人做出选择,即使是出于最善意的考量。我告诉她应该怎样活,却从未真正倾听她想要怎样活,包括如何结束。"

"师兄是说,柳儿师姐的选择并非完全错误?"子舆小心翼翼地问。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