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绝对不可能容忍他的地位对自己的‘亲儿’造成威胁。
就从他和誉王封地就能看出来。
而武王这性子,大半是先帝纵出来的。
比如给他那么多张免死金牌。
一个自己最喜欢的儿子,且对方是天生将才,统领千军万马。
但他不是嫡子,要想他好好活下去。
就不能让他方方面面都优秀,给未来的皇帝造成威胁,惹来杀身之祸。
所以先帝纵着他的性子,让他自由发展。
当然,如果先帝活着的时候,知道了这个最喜欢的儿子是嫡子。
那自然就另当别论了。
后来,过了半生,武王才和太皇太后母子相认。
迟来的亲情虽然说没有比草贱。
但是呢,也成不了生活的必需品了。
在先帝死后那么多年,武王都是自己这么过来的。
带着妻儿在边关征战,对太皇太后有孺慕之情。
但前半生,都没有她。
得知了母子关系,在京城的三年,他也亲近太皇太后,孝顺她。
享受了这短暂的母子亲情。
但是,边关战报传来,那里更需要他。
和母子亲情相比,他心中保家卫国、安定边关的责任更重。
所以,他毅然决然地赶赴边关。
从打北狄,到灭北狄,到打下周边小国,再到和西虞对峙,然后又和西虞打了几年。
一共七年的时间,他都没能回京城。
直到传来太皇太后不好的消息。
他第一时间奔赴京城,跪在太皇太后面前忏悔恸哭。
他心中有愧疚,也有茫然和痛苦。
他不知道自己当初的选择是对还是错。
或许,在他心里——等打完了仗,就可以回到京城了,就可以给母亲养老送终。
可是呢,他疏忽了一点——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
他没有预估到,眼见战就要打完,母亲却已经等不了他。
这也是这本书里的一大遗憾。
在这里告诫宝子们哦。
如果你们的父母确定是爱你们的,那就请好好珍惜和他们的时光。
时间在一天天过去,我们的年纪在一天天增长,他们也在一天天变老。
时间真的过得好快啊,快到没法回头。
等真的失去了,再回头看曾经的遗憾。
剩下的除了无力还是无力。
因为人已经不在了,就不能再做任何事情啦。
——
言归正传。
像秦嬷嬷这个角色。
有宝子讨厌她。
觉得她啰嗦、管得多,甚至有点“认不清谁是主子”。
但其实,她从头到尾都是一心为女主的忠仆哦。
也许方式不够好,但心意是真切的。
她也愿意为女主付出生命。
比如当梨儿在宫中烧纸祭奠武王而被发现时,她毫不犹豫挡在前面。
她的强势,某种程度上也是因为女主性子太软,纵容了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