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太子爷又心疼了14
五日後。
由王介之提出来的考绩法,在整个朝堂上引起了轩然大波。
考绩法的核心是解决官员懒政和审核问题,就好像现代的KPI考核。
元亨帝对这个法子特别感兴趣。
因为他也发现了,自己的政策到了地方就变样。
就好比每次灾情发生,救灾粮款总被拖延克扣。
而王介之一边向元亨帝介绍,一边在心里夸赞提出这个法子的人。
莫不是神仙转世,怎麽会想出这麽绝妙的法子?
等王介之滔滔不绝了整整一个上午,元亨帝才大概明白了这个考绩法是什麽意思。
考绩法要设置三个簿子。
第一本是底簿,也就是任务清单。
六部要把今年的任务分发到各个省份,要求限时完成。
比如今年户部要求薛稷所在的山晋在九月前征粮100万石。
这条会同时记在户部丶薛稷和都察院的簿子上。
第二本就是收销簿,也就是进度条。
薛稷每个月都要向朝廷汇报征粮进度,完成就销账。
如果快到八月才完成30%,户部直接亮红灯警告。
第三本稽核簿,就是最後秋後算账。
年底都察院按账簿对账,没达标就处罚。
比如今年没有收到100万石粮,轻则罚俸,重则免职。
薛稷这个法子想得最狠的,就是其中的连带责任。
举例来说,假设某个布政使手下三个知府都没达标,布政使也跟着受罚。
这招让上级也不敢包庇下级。
这个法子一出来,反对声大过了支持声。
尤其是那些言官,监督的事都变成你都察院干了,我还干什麽?
还有一些浑水摸鱼的懒官,自然也不会同意了。
而内阁的清流们面对元亨帝是满口同意,但背地里也是和官员们结合在一起。
拿出了祖宗之法来压制王介之,变法就是对列祖列宗的不尊敬。
人言可畏,这些也让元亨帝不能直接拍板决定。
在最烦的时候,元亨帝又想到了薛稷。
所以当黄岩派来的四个帮忙的太监到达时,元亨帝的问话也到了。
考绩法能不能实施?
薛稷洋洋洒洒一篇文章写完,交给了回话的太监,最终被加急送到了御前。
元亨帝斜倚在软榻上,听着黄岩念着薛稷的折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