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对一直听他话的元亨帝来说,无疑是沉重一击。
然而,另一件事的发生,稍稍将元亨帝从惊惧中拉扯出来。
那便是由宋来真与啓源负责赈济的受灾县城,百姓们联名献上了一把“万民伞”,直呈御前。
万民伞素来是百姓为颂扬离任官员功德而赠。
这次直接献给当朝天子,在整个史书上都实属罕见。
元亨帝诧异之下,询及缘由。
底下人回禀道,
“百姓们都说,陛下乃天下万民最大的父母官。此伞不献给陛下,真不知还能献给谁了。”
此言深深触动了元亨帝,他龙颜大悦,多日来阴郁的心情一扫而空。
还久违地命人取来龙袍给自己换上,然後传召所有内阁大臣至御前。
指着那柄万民伞,命衆人当场撰写青词,以颂扬此番“天降祥瑞丶民心所向”的功绩。
同时,他大手一挥,下旨释放仍被关押的宋来真与啓源。
并将此前弹劾他们的官员一律罚俸一年,以示惩戒。
只是宋来真原先的户部官职已被革去,元亨帝便顺势将他调往薛稷处担任知事。
旨意中嘱咐其协助薛稷尽快处理完地方事务,以期早日返京。
而啓源则揣着元亨帝赏赐的银两,在受灾县百姓的感激与欢送声中,决定与宋来真一同前去寻找薛稷。
结果,比宋来真更早抵达山晋的,是元亨帝一道新的圣旨。
旨意中说,薛稷在山晋推行改革立下大功,被擢升为内阁次辅,兼领吏部尚书一职。
命他三日内将公务交接给新任的山晋知州,即刻返京赴任。
原来,宋来真还没出发,元亨帝便大病了一场。
病中他担忧朝中清流势力坐大,急于让薛稷回京制衡,这才有了这道催促的旨意。
因此,当宋来真风尘仆仆赶到时。
薛稷已处理完交接事宜,正在收拾行装准备回京。
宋来真见到薛稷的第一眼,顿时热泪盈眶,扑通一声跪倒在地,声音哽咽,
“大人!卑职……幸不辱命!”
宋来真被薛稷扶起来後,发现薛稷瘦了很多,眼泪又是一阵流。
然後见啓源看向自己,又赶紧向薛稷介绍啓源,
“这位就是此次帮了我们大忙的商人,啓源,最早的那批救急米粮,便是从他手中购得。”
薛稷闻言,眉眼舒展,温和地看向啓源,
“多谢你。若非你及时援手,百姓们还要多受不少苦。”
啓源听了薛稷的夸奖,只觉得浑身暖呼呼的。
他在某些方面很是敏锐,自然能感觉到眼前的薛大人是真心实意在和自己道谢。
“没事……是我应该做的。”
这时,撒觉和海刚也已收拾妥当过来。
撒觉看着薛稷,开口道,“大人,都准备妥了,我们出发吧。”
薛稷目光扫过选择追随自己回京的撒觉和海刚,眉梢微挑,语气带着几分提醒,
“可想清楚了?此去京城,怕是危机四伏,不比在山晋。”
撒觉摸着胡子,呵呵一笑,
“大人在京城的宅子,难道还住不下我们几个?”
海刚怀里抱着女儿,坚持不让妻子受累多一件行李,闻言更是直接对薛稷道,
“大人,您就别墨迹了。不是您向皇上提的建议吗,允准带我们几个回京。”
撒觉也在一旁笑着帮腔,
“是啊大人,我们还想问问,用那麽大的功劳换我们几个,到底值不值?”
薛稷看着他们,笑了笑,踏上马车,
“出发,回京。”
那里还有人在等着自己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