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紫夜小说>重建秦朝的 > 第245集 春雷惊醒黑土地(第1页)

第245集 春雷惊醒黑土地(第1页)

拖拉机翻开的不仅是沉睡的冻土,更是靠山屯村民们心中那扇通向未来的门。

清晨,靠山屯还被薄雾笼罩着,秦建国和沈念秋已经站在了合作社大院门口。初春的寒风依然刺骨,呵出的白气在眼前氤氲开。院子里,那台系着红绸带的手扶拖拉机静静停着,轮子上还沾着昨日试耕时留下的泥土。

“今天正式开耕了。”秦建国深吸一口气,转向身旁的沈念秋,“念秋,试验田的种子都准备好了吗?”

沈念秋点点头,嘴角扬起一个温柔的弧度:“放心吧,昨晚我又清点了一遍。玉米、大豆都是县农技站推荐的新品种。特别是那‘黄中单号’玉米,听说在邻县试验田亩产翻了近一番呢。”

两人正说着,孙卫东和王彩凤也前后脚到了。孙卫东一身旧军装洗得白,精神抖擞地直奔拖拉机而去,上上下下检查着。

王彩凤笑着对沈念秋说:“这人大半夜就醒了,翻来覆去念叨着他的拖拉机,比当初娶媳妇还上心。”

上午八点,社员们陆陆续续聚集到合作社大院。老支书披着那件永远不变的旧棉袄,敲响了挂在院门口的铁钟。

“乡亲们,今天开始春耕了!咱们靠山屯有了拖拉机,有了试验田,今年一定要打个翻身仗!”

人群躁动起来,一双双眼睛望向那台红色的拖拉机,目光里满是期待与怀疑。

孙卫东在众人的注视下走向拖拉机,他深吸一口气,握住摇把,用力一摇——

“哒哒哒…哒哒哒…”

轰鸣声划破了屯子原有的宁静。几个老人被吓了一跳,又不约而同地笑起来。孩子们想往前挤,被大人紧紧拉住手。

秦建国走到人群前,声音洪亮:“按照前天分工,第一生产队跟卫东的拖拉机去东坡地。第二生产队去南坡,先用牲畜。试验田那边,念秋带识字班的成员过去。大家动作要快,春耕不等人!”

人群迅散开,各自奔向农具库,拿起铁锹、锄头、镐头。孙卫东驾驶着拖拉机缓缓驶出大院,几个年轻后生小跑着跟在后面,脸上是抑制不住的兴奋。

沈念秋和识字班的五名妇女背着种子、农具,朝着划作试验田的那片坡地走去。王彩凤也在其中,她边走边回头看了眼拖拉机远去的方向,轻声对沈念秋说:“念秋,这铁家伙真能比牲口好使吗?咱这坡地,老黄牛都费劲啊。”

“机器是死的,人是活的,关键看怎么用。”沈念秋紧了紧背篓的带子,目光坚定,“咱们的试验田不也是摸着石头过河吗?”

东坡地上,孙卫东的拖拉机遇到了麻烦。

这片地坡度较大,去秋收割后留下的庄稼茬子还没清理干净。拖拉机开过去,铧犁时常被草根和茬子缠住,不得不停下来清理。更糟的是,坡地表面在阳光下化了冻,下面却还硬邦邦的,拖拉机一路过,轮子就打滑。

“卫东哥,这还不如咱用镐头刨呢!”一个年轻后生忍不住说。

孙卫东没吭声,从驾驶座上跳下来,蹲在地上仔细查看土壤情况。他抓起一把土,在手里捻了捻:“上面化了,下面还冻着。得先把茬子清干净,不然伤犁。”

他直起身,对跟车的几个人说:“二蛋,你带两人清理茬子。栓柱,你去拿镐头,把拖拉机要走的路线刨松点。咱们分工合作,不能全指望机器。”

地里顿时热闹起来。有人挥舞镐头刨地,有人弯腰捡茬子,拖拉机时走时停。进度比预想的慢了许多。

中午,沈念秋和王彩凤送饭到地里时,东坡地才耕了不到两亩。

孙卫东满手油污,正蹲在拖拉机旁调整铧犁的深度,额头上的汗珠在阳光下闪闪亮。

“怎么样?”沈念秋递过一碗苞米面窝头和一碟咸菜。

孙卫东接过窝头,狠狠咬了一口,摇摇头:“比想象中难。这坡地不平,拖拉机稳定性差,效率上不去。”

他指着不远处一片更为平坦的地块:“下午我带人去那边试试。东坡地只能人机配合,先把容易的耕了。”

春耕第一天晚上,合作社办公室的灯又亮到了深夜。

秦建国、沈念秋、孙卫东、王彩凤和老支书围坐在炕桌旁,桌上摊着今天的生产记录。

“东坡地今天实际完成两亩半,用工八个,用油三升。”孙卫东汇报着,声音有些低沉,“要是全用人力,八个壮劳力一天也能刨两亩地。这拖拉机,没显出多大优势。”

沈念秋轻轻放下手中的笔记本:“试验田那边也不顺利。我们按书上说的行距株距播种,可大家不习惯,总觉得太密了。韩老六家的甚至偷偷多撒了种子,说‘稀不扔,满盈盈’,老规矩不能变。”

老支书叭嗒叭嗒抽着旱烟,烟雾缭绕中缓缓开口:“新东西,总得有个适应过程。拖拉机不是神仙,咱这地也不是平原地。得想办法让它适应咱这的地形。”

秦建国一直沉默着,这时突然抬头看向孙卫东:“卫东,你今天说人机配合,具体怎么想的?”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孙卫东来了精神,拿起铅笔在纸上画起来:“我是这么想的:把地分分类。平坦的、茬子少的,全用拖拉机;坡度大的、杂物多的,先用人力清理,拖拉机只负责翻耕;特别陡的,就全用人力和牲畜。”

他顿了顿,补充道:“就像打仗,不能一种兵器包打天下,得配合着来。”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