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紫夜小说>重生秦纭 > 第244集 新的开始(第1页)

第244集 新的开始(第1页)

除夕的喧嚣与热闹渐渐沉淀下来,如同院子里那层厚厚的积雪,在月光下泛着清冷而柔和的光。屯子里的灯火一盏接一盏地熄灭,劳累了一年、兴奋了一晚的人们,带着对未来的憧憬沉入梦乡。偶尔有几声零星的爆竹炸响,划破雪夜的寂静,更添几分年节的余韵。

秦建国和沈念秋的小家里,却还透出温暖的灯光。土炕烧得热乎乎的,炕桌上散落着几颗没来得及收拾的花生壳和糖纸。刚满周岁的儿子娃娃(小名),穿着沈念秋用旧棉袄里子改的红色小棉裤棉袄,像个饱满的福娃,早已在炕角的小被窝里酣然入睡,小脸红扑扑的,呼吸均匀。

炉子上的水壶冒着丝丝白气,给清冷的空气增添了一抹湿润。秦建国洗好了碗筷,用抹布仔细擦干净手,走到炕边,挨着正就着煤油灯光亮缝补他一件旧衬衣的沈念秋坐下。他伸出手,轻轻揽住妻子略显单薄的肩膀。

“念秋,辛苦你了。”秦建国的声音低沉,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愧疚和满满的疼惜,“跟着我到这里,过年了,连个像样的娘家都回不去,也没能让娃娃见见外公外婆。”

沈念秋停下手里的针线,抬起头,灯光在她清秀的脸上投下柔和的光影,她嘴角噙着一抹温柔的笑意:“说什么傻话。这里就是我们的家。有你和娃娃在的地方,就是娘家,也是婆家。”她放下针线,将手覆在秦建国粗糙的手背上,“你看,今年这个年,过得多好。拖拉机开进了屯,榛子仁卖出了好价钱,大家伙儿心里都热乎乎的。咱们这个小家,也跟着沾光,分了红,买了肉,还给娃娃扯了新布。我觉得,比在城里过年还充实,还暖和。”

她说的是真心话。虽然远离父母亲人,在这偏远的靠山屯安家落户,生活清苦,但这里有他们共同奋斗的事业,有相濡以沫的深情,有看着集体一点点变好的成就感。这个年,合作社破天荒地给每家每户都分了额外的肉和油,他们家也领到了足够包好几顿饺子的白面,王彩凤还悄悄塞给她一小包特意留出来的、品相最好的榛子仁,让她留着给娃娃当零嘴。这份来自集体的暖意,驱散了异乡过年的孤寂。

秦建国握紧了她的手,感受着那指尖因常年劳作而生的薄茧,心里涌动着热流。他知道,念秋是为了支持他,才毅然决然跟着他下乡,又在这里嫁给他,生下孩子。她本是城里的娇姑娘,如今却成了靠山屯能干的女知青、社员们信赖的“念秋老师”。他把妻子往怀里又带了带,低声道:“等开春,拖拉机下地,试验田搞起来,咱们的日子肯定会更好。到时候,攒点钱,看看能不能请个假,带着娃娃回城去看看爸妈。”

“嗯。”沈念秋轻轻应了一声,把头靠在他坚实的肩膀上,听着窗外万籁俱寂中那属于北国乡村冬夜的独特宁静。“爸、妈他们……会理解我们的。”她声音很轻,像是说给秦建国听,也像是说给自己听。远方的父母,是心底最柔软的牵挂,但身边这个男人和炕上那个酣睡的小生命,是她此刻最坚实的依靠和奋斗的意义。

夫妻俩就这样静静依偎着,守着岁末的夜色,守着一室的温馨,也守着对彼此和未来的承诺。炉火偶尔噼啪一声,映照着墙上两人紧紧依偎的影子。

……

大年初一,天刚蒙蒙亮,屯子里就热闹起来。拜年的脚步声、互相问好的欢声笑语,打破了清晨的宁静。按照习俗,小辈要给长辈拜年,社员之间也要互相串门道贺。

秦建国和沈念秋早早起了床,给娃娃换上那身红艳艳的新棉袄,自己也收拾利落。他们先要去的,自然是老支书家。

老支书家也是刚起床不久,儿媳妇正在灶间忙着烧水准备煮饺子。老支书披着旧棉袄,坐在炕沿上抽旱烟,看到秦建国一家三口进来,满是皱纹的脸上立刻笑开了花:“建国,念秋,来了!快,快上炕暖和暖和!哎呦,咱这小娃娃,穿得真喜庆,像个年画娃娃!”

秦建国和沈念秋笑着给老支书拜年:“老支书,过年好!祝您身体康健,硬硬朗朗的!”

“好好好,过年好!你们都好啊!”老支书乐呵呵地应着,忙招呼儿媳妇抓瓜子、拿糖块。

这时,孙卫东和王彩凤两口子也带着孩子来了,屋里顿时更热闹了。孙卫东嗓门大,一进门就嚷嚷:“老支书,给您拜年啦!祝咱靠山屯在新的一年里,在这拖拉机的带领下,突突突往前奔!”

一句话把大家都逗笑了。王彩凤嗔怪地拍了他一下:“就你话多!”转而笑着对老支书和秦建国、沈念秋说:“老支书,建国,念秋,过年好!咱们合作社今年肯定更好!”

互相拜年,说着吉祥话,屋里充满了欢声笑语。老支书看着眼前这几张年轻、充满朝气的面孔,心里感慨万千。他从柜子里拿出一个小布包,打开,里面是几张有些年头的《红旗》杂志和一本毛选:“我老了,没啥好东西。这几本旧书杂志,是我平时看的,上面有些政策精神,还有别的地方的经验,建国、念秋,你们年轻人脑子活,拿去看看,兴许对咱们合作社以后展有启。”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这份礼物看似平常,却饱含深意。秦建国和沈念秋郑重地接过来:“谢谢老支书,我们一定认真看。”

从老支书家出来,他们又去了几户老党员、老贫农家里拜年。每一家都洋溢着过年的喜庆,话题都离不开刚刚到来的拖拉机和卖榛子仁的分红。喜悦是实实在在的,希望也是真真切切的。

走到韩老六家附近时,他们犹豫了一下。大过年的,去困难户家里,怕勾起人家的伤心事。正踌躇间,韩老六家的女人却眼尖看见了他们,连忙从院里迎了出来。她今天气色看起来好了不少,身上虽然还是旧衣服,但浆洗得干净,头也梳得整齐。

“秦主任,沈老师!过年好,过年好!”女人脸上带着感激的笑容,有些局促地在围裙上擦着手,“快,快屋里坐!外面冷!”

“不了,嫂子,我们就在这儿说说话,不进去了。”秦建国连忙摆手,“家里都好吧?年货置办了点没?”

“好好!托集体的福,好着呢!”女人连声说,眼眶有些红,“年前的补助,买了肉,也包了饺子……娃他爹……精神头也好些了,刚吃了药睡下。”她顿了顿,声音更咽了一下,“真是……真是感谢集体,感谢你们……要不是……”

沈念秋上前拉住她的手,温和地说:“嫂子,别说这些见外的话。咱们是一个集体,一家人。过了年,饲养鸡鸭那活儿,还得您多费心呢。”

“放心!放心!我一定好好干!”女人用力点头,眼神里重新有了光。

离开韩老六家,秦建国和沈念秋心里都踏实了不少。集体的温暖,就是要落实到这些最需要帮助的家庭身上。

拜完年,已是日上三竿。屯子里的空地上,一群半大小子正围着那台系着红绸带的拖拉机兴奋地指指点点,孙卫东像个守护神似的站在旁边,不时呵斥两声“别乱摸”,脸上却带着藏不住的得意。有几个胆大的后生,缠着孙卫东,想让他动起来听听响声。

“去去去,大年初一的,油贵着呢!等开春干活,让你们听个够!”孙卫东笑着赶人。

秦建国和沈念秋相视一笑,没有过去打扰这群沉浸在喜悦中的年轻人。他们抱着娃娃,信步走到屯子后面的小山坡上。从这里望下去,整个靠山屯尽收眼底。皑皑白雪覆盖着错落的屋顶,家家户户烟囱里冒着袅袅炊烟,空气中弥漫着爆竹硝烟和饭菜混合的年节气息。那台停在合作社院里的红色拖拉机,在白雪的映衬下,格外醒目,像一颗跳动的心脏,为这片静谧的土地注入了活力。

“真好啊。”沈念秋轻声说,呼出的白气在空中散开。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