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紫夜小说>五姑娘故事 > 第196章 取经归途遇故人锁魂镯固魄安魂(第1页)

第196章 取经归途遇故人锁魂镯固魄安魂(第1页)

片刻之后,他才缓缓收回目光,低头看了一眼手中这来自灵山之巅的谕令,神色间不见波澜,只有一种了然于胸的沉静。

他捧着法旨,转身,步履沉稳,再次踏入大雄宝殿的门槛。

殿内,匍匐在地的僧俗信众,在威压消失后,先是茫然无措,随即感受到那令人窒息的神圣气息确实远离,这才微微松了口气。

然而,巨大的好奇如同疯狂滋生的藤蔓,瞬间缠绕住了每一个人的心神。

他们小心翼翼地、互相搀扶着,带着一身冷汗和难以言喻的激动,从地上爬起来。

目光犹如被磁石吸引,死死地钉在了唐三藏——更准确地说是钉在他手中那卷散着微弱金光的法旨之上!

“那是什么?佛祖的法旨!来自西天极乐世界,由大慈大悲的观世音菩萨亲自传递!”

“上面写着什么?是嘉奖?是新的使命?还是关乎三界众生的重大谕令?”无数的疑问在每个人的脑海中翻腾、碰撞。

寂静只维持了极其短暂的一瞬。紧接着,细碎的低语如同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激起的涟漪,迅在人群中扩散开来。

起初只是交头接耳,压抑着声音:

“佛祖法旨……”

“菩萨亲传……”

“法师他……”

“上面…写了什么天机?”

声音虽低,却充满了按捺不住的激动、敬畏和好奇。

低语声很快汇聚成一片压抑的嗡嗡声,像无数只蜜蜂在殿内盘旋。

众人互相交换着眼神,试图从对方眼中找到答案,却又只能看到同样迷茫和渴望的光芒。

原本肃穆庄严的讲经道场,此刻弥漫着一种躁动不安的气氛,所有人的心思都已不在佛法上,全被那卷神秘的金色卷轴吸引了。

几位年长的僧人试图维持秩序,低声呵斥着身边躁动的沙弥。

但他们自己紧握念珠的手指也在微微颤抖,眼神同样不受控制地飘向法师手中的法旨。

几位衣着富贵的俗家信众更是难掩兴奋之色,窃窃私语着这是否预示着什么祥瑞或机缘。

唐三藏已然走回法座之前。他并未立刻坐下,只是静静地看着眼前这因一道法旨而心思浮动、议论纷纷的场面。

那嗡嗡的议论声,那一道道聚焦在法旨上、充满探究和渴望的目光,与他片刻前所讲的“心无挂碍”、“远离颠倒梦想”的经文形成了微妙而鲜明的对比。

他清澈的目光缓缓扫过众人,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了然,也带着一丝极淡的、属于觉者的悲悯——他理解凡尘的执着与好奇。

他几不可闻地、轻轻地叹了一口气。这一声叹息极轻,却仿佛带着某种穿透心灵的力量,让离他最近的几位老僧心头一凛,下意识地停止了议论,垂下了目光。

唐三藏抬起头,声音不高,却清晰地盖过了所有的窃窃私语,如同在浑浊的水中投入一颗定水珠,瞬间让整个大殿重新安静下来。

每一个字都平稳有力,听不出任何情绪:“今日讲经,就到此为止。”

众人一怔,随即心头涌起巨大的失落和不甘——法旨的内容还没揭晓啊!但无人敢出声质疑。

他接着道,目光投向侍立在一旁、同样心绪难平却强自镇定的寺中主持:“明日的经课,由主持代讲。”

主持连忙合十躬身,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紧张:“谨遵法师法旨。”

“恭送法师!”几乎是主持话音刚落,殿内众人就像是演练过千百遍般,齐刷刷地躬身行礼。

声音洪亮、整齐,充满了敬畏,却也难掩那份未能知晓法旨内容的好奇与遗憾。

唐三藏微微颔,算是回礼。他不再看众人一眼,也没有再看手中那卷牵动无数心神的法旨,只是将其稳稳地收入宽大的袖袍之中。

随即,他转身,迈步,径直朝着殿外走去。步履依旧沉稳,背影挺拔如山,那袭象征着无上智慧与功德的锦斓袈裟在殿内灯火的映照下,流动着内敛又神秘的光华。

他穿过幽暗的庭院,走过古柏森森的石径,山风吹拂,袈裟飘动。

晚照寺门外,几盏灯笼在夜风中摇曳着昏黄的光晕,勉强照亮门前丈许之地,更远处是灵山脚下浓得化不开的沉沉夜色。

唐三藏的身影,就这样一步步,毫无迟疑地,融入了那片灯火阑珊之外的苍茫黑暗之中。

他没有回头,仿佛身后那充满好奇、敬畏与失落的大殿,那卷沉重的法旨所带来的喧嚣与疑问,都被他决然地留在了这山脚的古刹之内。

他的前方,只有夜色笼罩下的崎岖山径,蜿蜒而上,直通向那隐在星幕之后、云雾缭绕的灵山绝顶。

袖中的法旨,恰似一点未熄的星火,也随着他的身影,一同没入了无边的夜色里,去向未知的因果。

只留下晚照寺大雄宝殿内,一群心神激荡、久久无法平复的僧俗,对着空空的法座。

对着门外的沉沉黑夜,对着那惊鸿一现又转瞬即逝的神迹。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以及那被法师带走、未解其详的无上法旨,陷入了长久的、充满敬畏、猜测与无尽遐想的沉默之中。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