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眼底渐渐染上怜惜与敬佩
“你觉得栖迟是个什麽样的人?”这话问得直白,像一把秤,直接称着周书砚的心意。
周书砚脑海中闪过许多画面,初见被踢翻的药炉丶称心的暖玉丶秋猎时的英姿飒爽……
他没有回避,擡眸迎上李青的目光,声音坚定:“臣初见殿下时,只当他是需辅佐的太子;可後来相处久了,才知他看似冷硬的外壳下,藏着许多委屈和不易。”
他说得坦诚,眼底没有半分虚浮。
李青看着他的眼睛,那里面的真诚像烛火,亮得让人无法忽视。
他想起栖迟谈到这人时眼里的光亮,又想起周知远在朝堂上的力挺,心里的疑虑渐渐散了。
他突然起身,对着周书砚深深躬身,动作郑重得让周书砚惊得立刻站起来。
“将军!您这是做什麽?”周书砚慌忙去扶他,语气里满是慌乱。
“这一礼,是我替栖迟谢你。”李青直起身,眼底带着几分郑重,“我明日就要啓程去北疆,最放心不下的就是他。京中暗流涌动,陛下对他……不说也罢,暗处不知道还有多少人盯着。周先生是个可靠的人,有你这般真心之人待他,我也能放心不少。”
周书砚心头一震,喉间发紧,重重点头:“将军放心,我怕定会拼尽所能护殿下周全。”
李青从袖中掏出一个锦盒,放在桌上推到他面前:“这里面是我在京城安插的暗桩名单,还有些可信任的官吏姓名。他们有的是我当年的旧部,有的是受过我妹妹恩惠的人,日後你若需要帮忙,可凭此名单联系他们。”
周书砚打开锦盒,拿出名单仔细翻看,越看越惊讶。
名单里不仅有几名在朝堂上说的上话的大人,竟还有些看似与东宫毫无关联的官吏,甚至有几位是朝堂上公开反对过谢栖迟的官员。
周书砚挑了挑眉,这真是令人意外。
“别看他们表面与东宫疏远,实则是我们的人。”李青笑了笑,眼底满是深意,“在这京城,越是看似无关的人,越能藏住秘密。有他们在,你和栖迟在京中行事,也能多些保障。”
周书砚握紧名单,心里有些感动。
李青这是把自己的“後路”都交给他了,这份信任,重逾千斤。
“多谢将军信任!我定不负所托。”周书砚站起来行了一个大礼。
李青扶起人後又交代了句:“栖迟这孩子有时过于莽撞,还望周大人多多看顾。”
周书砚点头,随即好奇道:“不知将军可否同我讲讲太子殿下以前的事。”
李青爽朗大笑,“哈哈……有何不可。”
“栖迟这孩子,看着坚强,其实心思细得很。”李青语气软了下来,“他自小在边疆长大,有次为了护着一个被匈奴欺负的小牧民,自己被打得浑身是伤,却还笑着跟我说‘舅舅,我不疼’;还有次赶上大雪封山,他怕我冻着,半夜偷偷把自己的棉衣盖在我身上,自己却冻得发烧……”
李青絮絮叨叨地说着谢栖迟小时候的事,从边疆的风沙说到京城的宫廷,那些鲜为人知的柔软与坚韧,像一幅画,缓缓展现在周书砚眼前。
他听得认真,眼底渐渐染上怜惜与敬佩。
原来看着沉稳冷硬的太子,也曾有过这样天真勇敢的模样。
就在周书砚听得认真时,暖阁的门突然被推开,谢栖迟快步走了进来,身上还带着夜风的凉意。
他刚从赵子慈口中得知舅舅把周书砚叫到将军府,心瞬间提了起来。
周书砚身子还没好,又是个文弱书生,舅舅向来强势,万一吓到他怎麽办?
他连侍卫都没带,一路疾奔过来,进门就看见周书砚眼眶微红,而舅舅在对面不停地说着什麽。
糟了!难道来晚了?谢栖迟有些後悔自己的脚程不够快。
“舅舅,您找书砚来做什麽?”谢栖迟走到周书砚身边,下意识护在他身前,语气里带着几分不易察觉的紧张,“他身子还没好,夜里风大,您要是有话,明日再谈也不迟。”
周书砚看着他下意识的保护动作,心里一暖,轻轻拉了拉他的衣袖:“殿下,将军只是跟我聊了些事,没别的。”
李青看着两人的互动,眼底闪过一丝笑意,对着谢栖迟道:“我只是跟周先生聊聊你小时候的事,让他多了解你几分。日後我去了北疆,你们俩在京中,也好互相照应。”
他顿了顿,目光落在谢栖迟身上,语气郑重,“栖迟,周先生是个值得信任的人,日後若有难处,多跟他说说,别总自己扛着。”
谢栖迟转头看向周书砚,见他手里握着一个锦盒,眼底满是真诚。
原来是自己误会了,谢栖迟紧绷的身子放松下来。
周书砚看着谢栖迟,轻轻笑了笑:“多谢殿下关心。”
谢栖迟看着他眼底的光,心里某个角落突然软了下来,嘴上却要面子道:“谁关心你了,我是来看我舅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