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紫夜小说>五姑娘改为二姑娘 > 第195章 金书忽降晚照寺三藏法师领法旨(第3页)

第195章 金书忽降晚照寺三藏法师领法旨(第3页)

只在眸底映照着那两幕象征着佛门根基被撼动的残象:金箍棒洞穿佛核,龙爪撕裂山雾。

此刻,他那双仿佛蕴含无尽星河、又似古井深潭的眼眸,缓缓抬起,目光扫过满目疮痍的大殿——崩裂的殿柱、流淌的龙血、凝固的熔金浪涛、痛苦僵直的天龙、以及莲台上神色各异的诸菩萨。

他的脸上看不出震怒,亦无悲悯,只有一种越了一切情绪、冰冷到令虚空都为之冻结的漠然。

那是一种洞悉万古、执掌轮回的存在,面对出棋盘的变数时,所流露出的、足以让神佛都心生寒意的绝对理性。

他没有看大势至菩萨,没有看文殊菩萨,也没有再看业罪镜中那触目惊心的天裂。

众菩萨屏息凝神,姿态各异却无一不显庄严肃穆。文殊菩萨的慧剑低垂,剑穗无风自动。

大势至菩萨宝瓶中的智慧光晕也收敛了辉芒,冠冕上的宝瓶却比那枯焦的杨柳枝更显沉重。

地藏菩萨掌中明珠微光闪烁,映照着脚下地狱业火的虚影。

端坐于九品莲台之上的如来佛祖,依旧保持着那越一切情感的绝对理性姿态,古井无波的眼眸深处,是星河寂灭般的深邃与虚无。

他的视线,最终落点处,正是观音菩萨玉净瓶中,那截突兀枯焦了三寸的杨柳枝。清露不再,生机断绝的焦痕,宛如佛门根基被撕开的一道微小却刺目的伤痕。

就在这落针可闻、连诸佛心跳都几欲停滞的死寂之中,如来的声音响起了。

那不是雷霆怒喝,也非悲天悯人的叹息。那是一种……仿佛从宇宙诞生之初的混沌中传来,又似从万劫轮回的尽头响起的梵音。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声音不高,却清晰无比地穿透了凝固的空气,直接烙印在每一位听者的神魂深处。

带着一种不容置疑、不容违逆的绝对意志,冰冷,平直,毫无起伏,如同法则本身的宣判。

“观音大士。”

仅仅是一个名字的呼唤,已让那被点名的菩萨身形微微一凝。

观音低垂的眼帘抬起,澄澈如南海秋水的眸子里,映出佛祖那无悲无喜的金身。

她怀抱的羊脂玉净瓶中,那枯焦的杨柳枝似乎也因这声呼唤而轻微一颤,抖落几不可见的焦灰。

如来的声音继续流淌,每一个字都重若须弥,砸在寂静的大殿上,也砸在所有听闻者的心湖,激起无声的滔天巨浪:

“尔持本尊法旨,往灵山脚下,寻那旃檀功德佛,唐三藏。”

“告之其徒,西海敖烈,心魔炽盛,怨气滔天。今化身孽龙,盘踞云梦大泽深处。其执念深种,欲掀万仞云梦神山,掘九幽之隙,寻其亡妻,散落之残魂。”

“令三藏,持昔日师徒之契,怀渡化众生之慈悲,亲赴下界云梦山下。务以昔日同路之情,共历劫难之义,点化敖烈,消其戾气,解其心结,引其重归正途。教其知晓,阴阳有序,生死有界,强求徒增罪业,逆天必遭天谴。”

佛祖的语平稳,却字字如刀,清晰地勾勒出一幅即将引爆三界的危局图景。

众菩萨心中凛然,掀山寻魂!此等逆乱阴阳、扰动地脉之举,一旦生。

云梦山崩,泽国倒灌,生灵涂炭只在顷刻,更会撕裂幽冥与人间的脆弱屏障,引来不可测之灾劫,三界焉能安宁?

短暂的停顿,如同暴风雨前的死寂。佛祖那洞穿万古的目光似乎扫过观音玉净瓶中的焦枝,冰冷的声线再次响起,追加的条款带着冻结时空的威严:

“然,三藏此行,只可劝化,不可强擒,更不可伤及敖烈性命。此其一。”

“其二,云梦山乃上古灵枢,泽被万灵。劝化过程,无论成与不成,绝不可波及山中一草一木,泽内一鳞一介。无辜生灵,毫不得伤损!若有差池,业报自担。”

“其三,亦是根本——劝化手段,须止于师徒情分,佛法点化。断不可因一人之执念,一山之动荡,而累及三界众生,致使乾坤失衡,六道不安!本尊要的,是平息,是化解,是尘埃落定后的安宁,而非以更大动荡压制眼前之乱。此三界之安宁,重于泰山,尔当谨记!”

最后八字,每一个音节都如同定海神针,带着不可动摇的意志,重重敲在观世音菩萨的心上,也回荡在每一位屏息的菩萨耳中。

这法旨,何其艰难!既要化解足以倾覆一方的龙怒,又不能动武,不能伤及无辜。

更不能引更大动荡,全凭一个虽已成佛的凡僧,但此去是以情动龙,唐僧本质仍是肉体凡胎的僧人的口舌与旧情?

那敖烈此刻的怨毒与力量,方才的业罪镜残象已展露无遗,连佛门根基都为之撼动,一个唐僧,如何能挡?

大殿的空气似乎更加凝固了,连那几缕残存的檀香也彻底断绝。

诸菩萨的目光,带着难以言喻的复杂情绪,齐齐聚焦在观音菩萨身上。

有担忧,有凝重,也有对那近乎不可能完成之任务的深深疑虑。

在这令人窒息的沉重压力下,观世音菩萨的面色却无太大波澜。

她迎着佛祖那无垠星空般深邃而冷漠的目光,澄净的双眸中闪过一丝悲悯,随即化为一片沉静的湖泊。

她双手合十,将那承载着枯焦杨柳枝的玉净瓶稳稳捧于胸前,动作轻柔却无比坚定。

朱唇轻启,一声佛号如清泉流淌,瞬间涤荡了几分殿内几乎令人疯狂的凝滞与绝望:

“阿弥陀佛——”

这声佛号不高亢,却异常清晰、平和,带着一种抚慰人心的力量,仿佛在回应佛祖法旨中那冰冷的理性,也像是对那枯焦杨柳枝的无声慰藉。

紧接着,她那温和而慈悲的声音响起,清晰地补充道:

“佛祖……慈悲为怀。”

这“慈悲为怀”四字,在此刻此景下,含义万千。

既是对佛祖不允强杀敖烈、要求保护生灵、维护三界安宁之旨意的体认与颂扬。

也暗含着她对那深陷情劫痛楚、即将面临劝化的孽徒敖烈的一份不忍与怜悯,更是她自身大慈大悲愿力的自然流露。

这慈悲,在此刻的肃杀与沉重中,如同一缕微光,虽不炽热,却执着地穿透了冰冷的阴霾。

言毕,观世音菩萨不再有丝毫犹豫。她向着九品莲台之上的如来佛祖,深深一礼。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