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紫夜小说>各种逾期的说说 > 社交(第1页)

社交(第1页)

社交

第二天是周六,项语起了个大早,简单吃了口饭换上运动服,把篮球丶水丶毛巾丶面包装在运动包里,拎上包出门,打车到了一个篮球场。场上没人,项语放下东西热身,中盛的吴宏逸,何东,赵辛陆续到来。介绍几人认识,吴宏逸和项语年龄偏大,体力不占优势,于是两人各自分到一个年轻人,吴宏逸丶何东一组,项语丶赵辛一组。

吴宏逸多年不打球,有些生疏,体力跟不上反应,好在何东球技不俗,第一场项语和赵辛得分遥遥领先。之後吴宏逸和何东配合越来越默契,赵辛耐力消磨不少,渐渐有些吃不消,项语缺少配合,使得何东连连得分,最终两组分数拉平。

两个小时打下来,吴宏逸大汗淋漓坐在地上不停喘着粗气,“打球跟跑步还不太一样,一下适应不了……真是老了。”项语递给他毛巾和水。

何东和赵辛比他好一点,还站着,赵辛灌了两口水,“二十多岁也感觉吃不消。”

项语擦了把脸,把毛巾搭在脖子上,又喝水,“就得经常打,一周不打就能感觉到体力下降。吴哥,别坐着,起来慢慢走走。”

项语一把拉起吴宏逸,四人沿着篮球场散步。

“要不咱们每周六约一次。”赵辛提议。

何东没意见,项语更没意见。

吴宏逸说:“我一般没事可以出来,偶尔出差,有时候要陪孩子出去玩儿。”

于是就这麽说定了,只要有时间就来赴约。

上午十点多,篮球场上太阳晒得厉害,吴宏逸说附近有一家火锅店,开了二十多年,味道不错,要请几人去尝尝。

于是去吃硬核早午餐——火锅,要麽中午,要麽晚上,项语记忆中,头一回这麽早吃火锅。

吴宏逸把特色必点菜点了一遍,又要了四扎啤酒。作为店里头一桌客人,菜很快上齐,锅里放了九宫格,各自涮菜。

吴宏逸先提杯和大家碰杯,不时介绍特色菜,招待几人。

“这家的麻辣牛肉好吃”“毛肚,鸭肠很鲜”“干竹笋,贡菜不错”

又问起何东丶赵辛的工作和专业,在哪里读大学,也聊自已在西安读大学时差点在西安结婚生子,听到项语说是北京人,讲起自已第一次去北京天安门看升国旗的经历。

几人从房价聊到股票,从美国总统聊到日本经济,东南亚制造业的崛起,越聊越开。

赵辛聊起自已工作上的问题,他说的很直白,想升职,但是不知道该怎麽做,去年考核,本来他应该升组长,但是没升,为此郁闷了好一阵。

这事何东和项语都没什麽经验。

三人齐齐看向吴宏逸,吴宏逸笑了一下,放下筷子,说:“这事儿本来不好聊,但是既然说到这儿了,我就说说我的看法。我对升职当官是没有执念的,说白了我不爱那个,也不爱担那份责任,我就是纯做技术,把技术做到最好,其它的我不管。至于别人怎麽看我,给我什麽待遇条件,那是他们的事,我也管不着,也不操心惦记。”

嚯,不爱权的人,出现了。

换句话说,吴宏逸不求权,所以无欲则刚,他不会受困于此,不会为此苦恼。

难得,身在职场,谁不想升职加薪?赵辛想,何东想,不然就不会要找项语去悄悄打样做试验。项语也想,虽然他现在的目标只想赚钱,可是赚钱多和升职往往是连在一起的。他目前想赚的是自已拿下订单的项目提成。但销售总监,拿的是整个公司所有销售做的业绩的分红,赚得比销售员不知多了多少倍。虽说项语从来没想这个职位,但是,如果有机会,难道他会拒绝这麽大的诱惑吗。

吴宏逸确实做到了,他是他们部门的技术大拿,就是最专业厉害的技术人员,没有任何职位。

项语觉得今天这人一改工作时的专业丶专注丶两耳不闻窗外事的状态,周到,热情,敞开怀。本以为蓝色性格谨慎小心,绝对不随便跟人交底,这足以说明吴宏逸对他们三人印象不错。看来约这个人是约对了,是个能处朋友的人。

赵辛点头,却无法做到吴宏逸那样洒脱透彻,所以他另谋出路。

何东在一旁安慰道:“师兄,你专业好,能力强,别急,肯定还有你的机会。”

项语也附和。

几人碰杯,一饮而尽。

吴宏逸结完账,项语建了微信群把三人拉进来,约好以後有事在群里联系後道别。吴宏逸家就在附近,溜达回去。赵辛打车回家。项语和何东打车去公司。

何东带了样品要打样做试验。

今天是周六,办公区门是锁着的。项语昨天和行政提前申领了钥匙,开门进去,直奔设备展区。

开灯,所有设备一一陈列在展区,项语把贴片机开机,等待间隙带着何东在展区把设备挨个儿介绍了一遍。

“之前实习的时候,教授带我们去上海的一个工厂,不过就是参观了半天,没详细看也没上手操作过。”何东看着那些设备眼里发光,“项哥,等会儿你能教我用一下吗?”

项语嘴角带笑,“小东,你这对自已的要求是有多高,按说你们做设计的,不需要会做生産。”

何东说:“我们专业肯定不要求,不过我自已对这部分挺感兴趣的,亲手做出来一个芯片,是很有满足感的。”

项语明白他说的那种满足感,一种亲手操作丶亲自创造的满足感,远的不说,前天夜里他给小猫封楼梯口的满足感就很大。虽说封楼梯口和封装芯片两者之间的难度可是相关十万八千里远。所産生的那种强烈的满足感是相通的。

项语先把贴片机硬件的构成介绍一遍,哪里进料哪里出料,机械臂的操作范围,整个操作台的分区等等,接着介绍软件的功能,用软件发出指令操控硬件,功能强大复杂。项语把何东带来的管壳丶芯片丶焊料片分别放到相应的料区,在软件上操作,然後机械臂精确丶快速的执行起来。

芯片很小,0。5毫米乘0。5毫米,放置芯片的管壳也只有5毫米乘7毫米,要在一个管壳里放置4至8颗芯片,如果人工贴装的话,保证不了精度,更别提速度。

机械臂则快多了,不到一分钟,一个指令结束,机械臂复位。

项语取出组装完的管壳,放在高倍放大镜下仔细查看,看完又让何东看。

“小东,有几个问题,你看,管壳的边缘和芯片之间几乎没有缝隙,这样会挡住机械臂的,它过不到2毫米以内的边缘去贴装。这是由于机械臂的结构导致的,你看机械臂不是一根手指那麽细小还能随意活动,它是一根粗的手臂,在最下面的平面上伸出类似手指的操作工具,它的移动是整个粗手臂的移动,所以边界就是这个拳头的面积边界,这个结构暂时没办法更改。”

“第二,这个管壳的底部是平的,也就是说这四颗芯片是在同一水平面上的,共晶加热的时候,一次只能加热一颗芯片,加热-贴装-冷却,这麽循环四次,第二丶三丶四次加热会把前一颗再融化,导致前面的贴装效果産生变化,这个变化,肯定是不好的变化,没有机械臂的挤压,焊料片里的气泡会排不出去,气泡过多不达标。”

何东看到芯片果然离管壳的边缘缝隙超过两毫米,这不达标。多次加热焊料片的结果,是他做设计之前没想到的,机械臂本身的结构限制了它不能贴到靠近管壳两毫米以里,这要怎麽办呢。

“项哥,安装空间是有限的,管壳尺寸肯定不能加大。”

项语想了一下,“那可以加高吗?”

“加高?”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