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紫夜小说>直播讲历史名人的 > 第101章 大唐文人风骨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第1页)

第101章 大唐文人风骨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第1页)

公元年,李世民动“玄武门之变”,成功登上了皇位,是为唐太宗。

原本李世民想让虞世南当太子右庶子,但被已年近古稀的虞世南婉拒,甘愿留任秘书少监之职。

唐太宗对虞世南非常看重,每至案牍稍歇、军机暂宁,太宗必召虞世南对坐论道,聊聊历史,谈谈古籍经典,一起琢磨朝代兴衰。

唐太宗甚至忍不住感叹:

“若满朝公卿皆如世南,何愁不能致太平?”

此语一出,足见虞世南在帝王心中的分量,堪称无上殊荣。

在贞观年间,虞世南除了早年编写的?《北堂书钞》,还参与编写了?《群书治要》,任职谏官期间更是堪称“大唐嘴替”,抓住机会就给唐太宗提意见。

贞观年,他写了篇?《圣德论》,劝李世民要“慎终如始,坚持初心,不能松懈”~

后来听说李世民要去泰山搞封禅大典,他马上跳出来反对,以“东巡劳民”为由,极力劝阻谏言,句句戳中要害,展现了他作为忠臣的担当。

而且,他还在儒学复兴上力,倡导薄葬,主张,节用而爱人。

意思是节省开支,不要奢侈浪费,节省用度并爱护百姓。

说到虞世南,就不得不提他在书法领域的成就,作为王羲之七世孙智永大师的亲传弟子,他深得永字八法的精髓,他的书法风格外圆内方,平和圆融。

就像一位温润如玉的谦谦君子,代表作?《孔子庙堂碑》,那更是书法史上的经典之作~~

北宋书法家黄庭坚说?“孔庙虞书贞观刻,千两黄金那购得”,并且虞世南还和褚遂良,欧阳询薛稷并称“初唐四大家”~

并且在日本,和欧阳询,褚遂良被尊称为“初唐三大家”,对日本书风影响深远,妥妥的文化交流大使~

公元年,贞观年,虞世南已经是o多岁的耄耋老人,身体一天不如一天,他再次上表请求辞官归居。

唐太宗虽然不舍,但也知道,他年事已高,只好批准。

还授予他殷青光禄大夫,弘文馆学士等荣誉职位,俸禄照,给足了面子。

同年五月二十五日,虞世南在长安溘然长逝,享年八十一岁。

李世民得知后下诏:

“虞世南于朕,犹一体也。拾遗补阙,无日暂忘,实当代名臣,人伦准的。吾有小失,必犯颜而谏之。今其云亡,石渠、东观之中,无复人矣,痛惜岂可言耶!”

后赐陪葬昭陵,加封礼部尚书,谥号“文懿”。

贞观年,虞世南的画像被绘于凌烟阁。

虞世南的一生从世家子弟到乱世幸存者,再到大唐名臣,经历了无数的起起落落。

如果要用一句诗来概括虞世南的一生,那就是他的那句“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后世人对虞世南评价颇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先,唐太宗赞其“五绝”

唐太宗曾评价虞世南有“德行、忠直、博学、文词、书翰”五绝。

在古代,皇帝对臣子给予如此高度的评价极为少见,这体现了虞世南在品德、政治操守、学识、文学及书法等多方面都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准,令帝王十分赏识。

其次,他和他哥哥被比作西晋“二陆”

隋时,虞世南与兄长虞世基名重一时,当时的人把他们比作西晋的陆机与其弟陆云,足见兄弟二人在当时的影响力,侧面反映出虞世南在文学等领域的造诣已得到广泛认可。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