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到后面他觉得书生没什么了不起嘛,又感慨说“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
整个大唐都没有以文章封侯的先例,但是体弱多病的李贺哪能上战场?
这个“奉礼郎”的岗位他干了三年,这三年他目睹了社会的种种,写了很多讽刺现实的诗篇。
在这里他也认识了不少知己,有的平步青云,有的黯然回乡。
但不论怎样都比自己从来没有过在舞台上闪耀的机会好。
在该奋斗的青春,他失去了奋斗的机会,惆怅的他写下了一篇《李凭箜篌引》。
吴丝蜀桐张高秋,
空山凝云颓不流。
江娥啼竹素女愁,
李凭中国弹箜篌。
昆山玉碎凤凰叫
芙蓉泣露香兰笑。
十二门前融冷光,
二十三丝动紫皇。
特别是“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全篇没有一个“哀”字,却句句透露着悲凉。
公元年,他终于辞去了这个一眼看到底的养老工作。
称病辞职,归还故里。
空江汉月出宫门,
一君清泪如铅水。
衰兰送客咸阳道,
天若有情天亦老。
他写下这样一临别感言。
像李贺这样的小镇青年,如果在大城市无法打拼出未来,回到小镇里注定一直贫困。
为了养活一大家子人,他需要坚持种田。
我在山上舍,一亩蒿硗田,
夜雨叫租吏,春声暗交关
谁解念劳劳,苍突唯南山
不管李贺多么强调自己是王室后代,他一生都没有摆脱过生活的困窘。
除了生活困窘,李贺还体弱多病。
本身就细瘦,体质不好,成年以后郁郁不得志。
每天每没完没了的写诗,最终熬成了多愁多病身。
他甚至直接写信给弟弟自嘲。
说:病骨独能在人间底事无
我都病成这样了,还活着呢,这世间还有什么不能生的呢?
中国人一向忌讳谈死亡,然而这个体弱多病的李贺却恰恰相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