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紫夜小说>两京纪事穷其枝叶 > 第54章 洛阳四(第1页)

第54章 洛阳四(第1页)

第54章洛阳(四)

云南脱离大唐将近二十年,双边的统治者都对彼此十分不满,异牟寻一开始不肯放大唐使者归来,还是在郑回的再三劝说下,勉强派了六个使者陪同,而且还是在暂时不动摇南诏吐蕃联盟的基础上,进行的微小试探,离开之前,再三嘱托不可让吐蕃发现。

大唐对此做出的回应是,先把南诏的使者抓起来,依旧把他们当做敌对国家对待,不打算接受南诏的示好。

用御史中丞薛云京的话来说:“对于叛徒,大唐希望的是有一天能重新把它攻打下来,而不是就这样将所有的往事一笔勾销。”

“南诏脱离大唐,撕毁约定,更是在大唐最危难的时候,跟着吐蕃一起多次趁火打劫,除非南诏交出隽州丶黎州,异牟寻亲自前来向大唐陛下下跪叩头,此事才能进入议程。”

所以大唐一开始并不感激徐回把南诏使者带回来,朝中大臣唯一感到惊喜的是,这是近年来派往吐蕃且能安然回来的第一批使者,尽管只回来了两个人,可也壮大了唐兵的士气,驱散了多年笼罩在朝中大臣头上的吐蕃人带来的恐怖阴霾。

衆臣在给他们加官进爵这件事上是毫无异议的,大家都认为这是理所当然,但是陛下似乎认为这稍有不妥,好几次上朝都对此事采取回避的态度。

有些臣子擅长揣摩他的意思,沉吟几次之後在朝堂上提出一个问题:“为什麽徐学士能回来?”

“入吐蕃大使那麽多,哪一波不是我大唐最顶尖的人才,难道是因为徐学士比他们所有人都更聪明吗?还是因为徐学生比他们运气更好?我看不尽然。”

“这其中一定有阴谋。”

李泌此时已接受了李泽拜相的诏令,以中书侍郎丶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的官位列于殿前,他为人爽快耿直,恢廓大度,通情达理,从来都是一视同仁,与人为善,此刻他居然直接站出来,质问那位谏官:“何故做此言?”

“什麽阴谋你说出来,今日你不在此把这件事说明白,以後出使国外的大使都会因为你这句话不敢回来,我国的使者一出去直接等于给外国输送人才。”

“那时候你是不是应该为这件事负全责?”

那位谏官身後的靠山是另一位宰相张载,他并不忌惮李泌,他直接选择回避李泌的假设,接着在自己提起的议题上面发挥他的辩才:“如果徐学士是高于其他使者的人才,依照南诏喜爱引进中原大臣的习惯,异牟寻和郑回不会放他回来。”

“如果徐学士不是高于其他使者的人才,那麽他更没有理由能够安然无恙地回来。”

“如果他只是因为运气好才能回来,怎麽能够让异牟寻派出六个使臣陪同?而且据剑南递过来的情报,南诏军队全程掩护他们过境。”

“如果南诏此举只是为了跟大唐重修旧好,又为什麽要遮遮掩掩,在遇到危险的时候首先把另一个大唐使臣抛出去顶罪。”

他请求陛下细细思量,“这其中有太多疑点。”

而此时还没有李泌跟李泽关于跟南诏重新结盟的那一段对话,有些话他可以私下里跟李泽说,却不能拿到台面上公然违背他的意见,他总不能说这是因为异牟寻害怕招来吐蕃的报复,故有此举,这样的话在朝堂上讲出来太肤浅,还有很明显的偏袒南诏和徐回的嫌疑,为相,最要注重的就是不能在陛下面前展现出自己偏袒的一面,而这也是他的原则。

他偏爱徐回,但是他不偏袒。

而且这未尝不是陛下的意思。

因为这件事情在谏官的提议下重新被讨论之後,徐回不仅没有被接纳,反而被大理寺关了起来。

李正己虽然在後宫,但是身为陛下身边最亲近的宦臣,对前朝的风向也很敏感,他察觉到大唐跟南诏重新结盟的可能,遂提议:“可以把徐学士放出来,让娘娘见徐学士一面。”

“也许娘娘并不是出于非他不可的执念,她就是想确认一下徐学士是否安全,陛下跟娘娘朝夕相处,一定比臣更能察觉到,她对人善良,容易心软。”

“徐学士毕竟是她的血亲,亲人之间的挂念实属平常,这就像臣刚入宫的时候,也会挂念自己的兄弟姊妹是一样的。”

他已经很努力不去冒犯李泽,一番劝言十分委婉入耳。

“陛下跟娘娘分开两年,终得相见,难道这不足以证明陛下跟娘娘之间缘分匪浅吗?天定的姻缘,不是人力所能撼动的。”

李泽若有所思,一时觉得他说的很有道理,不就是给她看一眼吗?在他眼皮底下,只是看一眼,结果并不会有什麽改变,他还可以利用这一眼,教她看清楚他们之间的差距,让她死了那条心,助她斩断孽缘。

最近医师一再叮嘱,近来娘娘见了陛下会情绪激动,陛下最好不要再说出一些刺激她的话。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