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老蔫也站在人堆里,瞅着那台要改换靠山屯过活方式的钢磨,眼神复杂。有好奇,有打量,或许,还有一丝藏得挺深的盼头。
沈念秋走到秦建国身边,看着眼前这火热的场面,轻声道:“这回,咱屯的磨棍,真要歇着了。”
秦建国握住她的手,目光扫过忙碌的人群,扫过崭新的钢磨,扫过远处绿油油的田野,声音沉甸甸的,满是力量:“嗯,歇着了。好光景,才刚冒头呢。”
钢磨的安装调试,成了靠山屯接下来几天顶要紧的事。刘技员带着孙卫东和机械队几个小子,成天泡在那间临时改的“钢磨房”里。敲打声、钻孔声、拖拉机试机的轰鸣声,从早响到晚。妇女们一天要往大院门口溜达好几趟,心思早飞到了那还没转动的磨盘上。
孩子们更是撒了欢,把那屋子当成最神秘的地界,扒门缝抠窗沿地往里瞧,被大人吆喝着轰散,一转身又聚拢来。
沈念秋除了忙活试验田,也主动揽了给刘技员他们送水送饭的活儿。她看着孙卫东如饥似渴地向刘技员讨教每个细处,看着他那双原本只熟悉抡锄把子、扶拖拉机的手,如今小心翼翼拧紧每个螺丝,接好每根皮带,心里头暖烘烘的。
“念秋同志,”刘技员有一回歇气时,对沈念秋感慨,“孙卫东这小子,是块搞机械的料。肯钻,手底下利索,一点就透。咱国家搞农业机械化,缺的就是这样有文化、又乐意扎在农村的年轻人。”
沈念秋点头:“是啊,卫东他……是把这拖拉机、这钢磨,当命根子疼。”
三天后,一切准备停当。
这天一大早,合作社大院内外,被围得密不透风。几乎全屯子的男女老少都来了,连腿脚不便的老人,也叫儿孙搀着,站在外圈。人们踮着脚,伸着脖,眼珠子齐刷刷钉在那间敞着门的钢磨房。
房里,那台新钢磨擦得锃亮,敦实的身子在小窗户透进的光里泛着冷光。它和旁边那台小拖拉机用一根粗皮带连着。孙卫东站在拖拉机旁,深吸一口气,像要行啥大礼。秦建国、老支书、刘技员、沈念秋几个站在稍远点的地方,神情紧绷着,透着期盼。
“开始吧,卫东。”秦建国了话。
孙卫东重重点头,熟练地摇动了拖拉机的摇把。
“突突突突……”拖拉机那听惯了的响动又起来了,可这回,它不是为着犁地,是为着带动那能解放无数劳力的铁家伙。
孙卫东调好油门,然后小心地合上了连接钢磨的皮带离合器。
“嗡——”一声沉闷有力的轰鸣从钢磨肚子里传出来,整个机身子都跟着微微打颤。巨大的磨盘开始慢慢转起来,越转越快,带起一小股风。
“成了!”刘技员高声喊道,脸上笑开了。
人群里爆出一阵压抑着的惊呼,所有人的心都跟着那磨盘的转动提到了嗓子眼。
“头一磨,谁来?”秦建国环视众人,朗声问。
大伙儿互相瞅着,激动里掺着点怯。最后还是老支书了话:“韩老六家的,你是咱试验田的功臣,又积极,这头一磨,你来!”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韩老六家的又惊又喜,在众人羡慕的眼光里,手脚都不知咋放地走上前。她手里端着个簸箕,里头是金黄的玉米粒。
在刘技员指点下,她颤巍巍地把簸箕里的玉米粒,慢慢倒进钢磨顶上的料斗。
玉米粒顺着料斗滑进飞转的磨盘中间,一阵更密实、更欢实的摩擦声响起来。眨眼功夫,下头雪白的玉米面,像条小瀑布,簌簌地落到接面的口袋里,又细又匀。旁边的筛箩自个儿晃悠着,把麸皮分出来。
不到一袋烟工夫,韩老六家端来的那一簸箕玉米粒,全变成了白生生的玉米面和黄澄澄的麸皮。
她捧着那袋还带着机器热乎气的面,手直哆嗦,不敢相信自个儿的眼睛。往常,这点苞米,她跟闺女抱着磨棍,得转悠大半天!
“这……这快……这快……”她喃喃着,眼泪唰地下来了,“这……这得省出多少功夫啊!”
这一下,人群算是彻底开了锅!
“老天爷!真这么快!”
“快看那面,多细法!”
“这得顶多少盘老磨啊!”
妇女们争着抢着往前挤,想亲手摸摸那神奇的面,看看那还在转的机器。孩子们在人缝里钻来钻去,嗷嗷叫。男人们虽不像妇女们那样外露,可脸上也都漾着笑模样。这铁疙瘩,是真能改换他们过活的好家什!
王彩凤挤到前头,拉着孙卫东的胳膊,兴奋得脸通红:“卫东!你太能耐了!”
孙卫东不好意思地嘿嘿笑,看着欢腾的人群,看着那吞吐粮食的钢磨,憨实的笑容里是满满的得劲。
赵老蔫也终于挤到了前头,他没去摸面,而是围着还在响动的钢磨转了两圈,竖着耳朵听机器的动静,瞅着那均匀落下的面和麸皮,半晌,重重撂下一句话:“这玩意儿……是霸道!”
这话打他嘴里出来,分量不一般。旁边几个原先对机器还存着疑影的老庄稼把式,也都跟着点头。
秦建国和沈念秋对视一笑,心里头悬着的那块大石头总算落了地。他们知道,钢磨顺当转起来,不单单是省了力气。它更像一把钥匙,要打开一扇通往新日子的大门。靠山屯的这个夏天,注定会因为这台机器的轰鸣,而变得不同。那“哒哒”的拖拉机声和“嗡嗡”的钢磨声,交织在一起,正谱写着这片黑土地上新生的序曲。
喜欢重生秦建国请大家收藏:dududu重生秦建国小说网更新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