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天不止苏家不平静,整个村里都不平静,特别是旱地那边,大家的田都在这边,隔壁两三家都不会离得太远,大喊都能听到。
“我滴个天爷爷啊,大根真的了,看买卖做得好,家里多了个沈郡主,这会又多了个安国郡主,一听这名儿,就很厉害的样子。”
“是啊是啊,大根家这会想不都难了。”
“谁说不是呢。”
“真羡慕小馨宝是他家的,咋滴不是我家的。”
“大家别羡慕了,小馨宝先是大根家的,其次,是我们苏家村的。”
“没错,是我们苏家村的,你们看大根家上一趟粮食大丰收了,这一趟就教我们所有人种植,今年我们也能过个肥年了。”
“是啊是啊。谁家有好东西不是藏起来的,人家大根家多大方,教我们所有人种植,还专门安排个人指导我们。”
“是啊,我骄傲生在苏家村。”
“我也是……”
“我也是……”
……
“老头子,你说,小儿子咋还不回来,之前不是每次考完试都会回家几天吗?这喜报传回家都过去半个月了,不会生什么事了吧。”
这一天吃早饭的时候,李氏忧心的和苏大根说道。
“应该没什么事吧。府城离咱们也不算远,估计是同窗邀请了,再等等两……”苏大根话还没说完,就听到好像听到自家小儿子的声音了。
“爹,娘,哥哥嫂嫂们,我回来了……”听到声音也见到人进来了。
进来看到国公夫人也在,行了个书生礼:“学生见过国公夫人,有礼了。”
“不用多礼。”
李氏和苏大根看到是小儿子回来了,连忙招呼吃早饭。
“娘,您坐着吃,我自个儿去拿碗筷。”苏子轩说完就去灶屋拿了碗筷出来吃早饭。
“子轩,怎么这个点才到家,报喜的官差说按理说早回来了的。”看小儿子吃着饭,李氏才问道。
“没什么大事,娘,就是我和考上的同窗们慢慢回来的,没坐马车,是一路游读回来的,长长见闻,迎接下一次的考试。”这一路他们还学到了不少东西,古人云: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以后有机会,他还要游读。
“没事就好,娘还担心生啥事了。”
“都怪我考虑不周,没提前来信告知家里,让你们担心了,下次再游读,一定提前给家里来信。”这点是他没考虑到。
“对了,你不在家的这段时间,家里也生了很多事,不过都是好事,乖宝,被皇上封为郡主,叫……亲家母,叫什么来着?”李氏一时忘记了叫什么郡主来着。
“亲家母,是安国郡主,大湾县是小馨宝的封地。”
“对对对,叫安国郡主。皇上还给了两套衣裳,哎哟,那衣裳金贵的哟。”李氏一脸高兴的和小儿子说道。
“安国郡主?”安邦定国?这么大的封号?家里生了什么事?
“娘,家里都生了什么好事,一一和我说说。”到底什么样的好事,连皇上都惊动了,还给了个这么大的封赏。
李氏把最近的事儿一一说了个遍,小儿子从元宵过后去府城的学堂上学,就没回来过了,她们每次托人送东西去,也就说一两句关心的话,并没有拿家里的事儿来说,怕影响他的学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