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也说不清,是在害怕,还是……
有点期待。
“师兄,这是最後版本的蛋白凝胶的配置流程,我已经上传到这次项目的共享资料库了。”林序南敲了下回车键,转过头和裴青寂更新最新的进展,语气自然中带着点小小的邀功意味,像是等着被表扬的样子。
裴青寂正站在那几个志愿者临时放置的公告板前,擡起手把打印好的修复工艺流程图贴了上去。
晨间的光从窗棂斜照进来,落在他的肩头。
他回头看了林序南一眼,眼底带着点不易察觉的笑意,“那要我夸夸你吗?”
林序南站起身走了两步,走到他身侧,肩膀几乎与他平齐,笑得一派无辜。
“如果你愿意夸的话,我当然会很谦虚地接受。”
“还谦虚?”裴青寂轻哼了一声,嘴角却不自觉地勾了起来。
他看着贴好的流程图,又低头瞥了眼林序南侧脸,眼神一瞬间柔了下去,“行吧,表现不错,值得夸一夸。”
“这麽敷衍啊,裴师兄。”林序南小声抱怨,却嘴角止不住地往上翘。
“那要不要给你手写一份表扬信贴在流程图下面?”裴青寂偏头看了他一眼,语气半真半假。
“你要是写,那我就当一面锦旗挂在我桌上。”林序南顺着话茬往下说,眼里笑意盛得快溢出来了。
两人的声音不高,偏偏藏不住语调里那点彼此心照不宣的默契。
公告板上的流程工艺图刚刚贴稳,胶带还没压牢,风轻轻一吹,角落微微扬起。
林序南擡手想去按住,却被裴青寂先一步伸手压住,两人的指尖就在图纸的边缘处不经意地碰了一下。
林序南愣了下,但没躲,反而顺势多留了半秒。
裴青寂没接话,只低头看了他一眼,眼尾微微弯起。
“这个裴博士还真是厉害!”程厌遥抱着胳膊靠在木柱边,目光扫向那间临时搭起的修复室,语气却带着掩不住的敬佩。
“我都已经开始打听了。”她压低声音,“明年考研,我就想往他所在的研究所投,他带的项目太硬核了。”
“後生可畏啊。”一旁年纪稍长的蒋临舟笑着摇头,手里还拿着清理工具没放下,“现在的年轻人,一个个不光脑子好使,干起活来也不含糊。你们看那个林同学,瘦瘦高高的,看着像个高中生,结果干活最踏实细致。”
许昭看着几人交谈,轻轻笑了下,“咱们能被选上来这里做志愿者,其实已经挺幸运的了。虽然做的是辅助工作,但也特别有意义。”
他顿了顿,望向礼厅那头陈列着古籍的木架,声音也放轻了几分,像是怕惊扰了那些书页上的时光。
“你们可能还不知道,檐雨书院里的这些藏书,有很多都是孤本或者仅存的传抄本。哪怕只是保存下来其中一页,对整个学术界丶对历史研究,甚至对文化传承,都是无可替代的价值。”
几人闻言,都默默看向那一排排安静伫立的书影。
程厌遥小声地感叹,“我这次真的学到了好多,比光靠书本强太多了。说实话,能做这些工作,我觉得比实习还值呢。要是能跟进裴博士的组继续深造,那可是太有前景了。”
在简单的会议之後,分工迅速明确。
临时搭建的低温干燥区正式被命名为“修复区A”,恒温设备与真空泵接连啓动,运行声在封闭空间内持续不息,仿佛连空气都被调入了某种高效的秩序。
许南乔负责蛋白凝胶的重复制备,以确保每一批材料的配方和性能具备可控的一致性。
他精确标记每组溶液的编号,对配比丶pH值调节等参数进行不同批次的比对,并不断与林序南前期实验的数据交叉验证,找到所有条件的最优配比。
“这批凝胶的均质性已经接近理论上限了。”他一边记录数据,一边推了推眼镜,语气平静中透着一丝技术人员特有的自信,“如果下一轮也能保持这个水平,就具备进入批量修复流程的基础。”
范萧则站在一侧的物性分析台前,负责对新制备的蛋白凝胶样本进行结构与性能表征。
她精准记录每一组样本的黏弹性模量,同时分析孔隙结构和水合行为。
那U盘的文件命名与主服务器的数据结构相仿,却微妙错开了同步路径,储存文件被简单命名为“test_raw”,僞装成普通测试草稿。
拷贝完成後,她顺手清除数据转移痕迹,动作娴熟自然,仿佛只是进行了一次常规的实验备份。
面上却仍是一副安静投入的模样。
“这批凝胶的微观孔隙分布表现非常稳定。”她将样本的FTIR图谱推向许南乔,语气中带着适度的专业评价,“你这次调控交联速度确实做得很精细。”
“是吗?谢谢夸奖。”许南乔应了一声,低头继续整理下一批编号样本,并未察觉她尚未合上的实验记录本中那多出的一页数据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