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屏上的啓动条一格一格跳动,他能听见仪器在低声运转的嗡鸣。
裴青寂拿着一份整理好的实验表格走过来,另一只手还拿着写满批注的笔记本。
“你看看这个。”
裴青寂把表格放在林序南的面前,同时放在面前的还有他的笔记本。
“这是对最新文献做的整理。虽然研究对象不是壁画,但它所用到的矿物和粘结体系,与敦煌早期壁画的主要颜料成分有不少重叠。”
林序南低头扫过表格,整齐的实验参数和配比数据一目了然。
他又顺着看向裴青寂的笔记,密密的推导公式丶材料参数丶实验数据被整齐地标注出来,关键位置还用荧光笔勾勒得一清二楚。
“你的意思是……我们可以尝试把‘纤维微槽位点’的模型应用在壁画修复上?”
林序南一边说,一边翻到表格里的实验设计部分。
“对。”裴青寂点头,“壁画面积太大,如果直接平铺凝胶,很难保证厚度均一。但如果沿着颜料层的‘纤维微槽’进行定点渗透,就能精准控制溶液扩散范围,这样不仅能避免因压力不均导致的二次破坏,还能实现深层加固和微观级别的稳定。”
林序南的眼睛瞬间亮了起来,仿佛一道灵光在脑中炸开。
“那壁画的三维扫描数据就能派上用场了。”
他飞快地调出前一天的扫描资料,指尖在键盘上敲击出一串轻快的节奏。
“高精度3D扫描不仅可以获取壁画表面的起伏曲线,还能捕捉厚度变化丶裂隙走向和颜料层粉化区域。这样我们就能在数字模型里先行演算,找到最适合凝胶渗透的微槽位点。”
“没错。”裴青寂顺势接话,思路与他不谋而合,“扫描还能帮助我们评估表面盐蚀和粉化的区域,选定微槽位点後,就可以在保持原貌的前提下实施凝胶渗透。渗透剂的浓度和流速都能实现区域化调控,避免整体覆盖带来的不可控偏差。”
林序南一边迅速地在记录本上写下推算公式,一边露出难掩的激动。
但如果采用微槽位点渗透,不仅可以分区控制扩散,还能让数据精度大幅提升。
两人的眼神在电脑屏幕前短暂交汇,一种无声的默契在空气中迅速蔓延。
没有多馀的赞同,他们只是同时点头,像是在确认一件已达成共识的事。
“如果微槽位点渗透能顺利完成初步加固,”林序南擡起头,目光透着思索,“下一步就该考虑裂隙内部的矿物补强了。”
“单靠凝胶渗透只能抑制盐蚀和粉化,要真正恢复颜料层的结构稳定,还得在微槽内引入与原始成分匹配的仿天然矿物纳米材料。”
裴青寂翻动笔记本,手指停在被黄色荧光笔勾勒出的几条工艺步骤上。
那一页写得极为工整,密密的箭头和批注几乎覆盖了整张纸,显得条理分明又充满实验感。
“在凝胶完成除霉菌和初步固定之後,”他继续解释,语气稳而清晰,“我们可以在这些预处理过的微槽中进行裂缝填充和深层加固。”
“纳米喷雾沉积法修复?”林序南重复着这个词语,声音里带着兴趣,也带着一丝确认。
“对。”裴青寂轻轻点头,眉眼间透出笃定。
“利用超声雾化或气雾化技术,把配制好的矿物纳米颗粒分散成亚微米级的细雾,通过低压喷射均匀沉积到颜料层表面以及微裂缝的内部。颗粒会模拟壁画原始颜料的晶格结构和化学成分,沉积後通过分子间作用力和矿物间的晶格匹配,与原有颜料层牢牢结合。最终形成一层与原矿物几乎无差别的‘再生保护壳’,既稳固又可逆。”
林序南一边听,一边飞快地在电脑上敲击记录,屏幕上不断跳跃着参数和公式。
裴青寂顺势接话,翻到另一页笔记,“而且,我们前几天做新出土古籍整理时,不是标记过一页特殊的古籍吗?那页古籍应该会给我们一些额外的验证。”
林序南放下手中的笔,轻轻呼出一口气。
晨光透过窗帘的缝隙斜射进来,落在他的侧脸上,映出眼底微微闪烁的光亮,像是点燃了一团悄然燃烧的火焰。
“如果这套方案能在小范围试验中成功跑通,”他的声音低沉而坚定,“我们不仅能精确控制颗粒的渗透深度,还能把加固层的矿物组成精确到晶格单位。”
他顿了顿,手指轻轻敲在桌面上,语气里透着难掩的兴奋,“这意味着敦煌这批壁画的长期保存,终于有了可量化丶可逆转丶可验证的技术路径。”
林序南擡起头,目光与裴青寂相遇。桌面上散落的实验资料丶荧光笔划出的公式丶笔记本边角微微卷起的纸页,在晨光中都泛着柔和的光。
这一刻,实验室里的静默仿佛被拉长,他们的视线在这些细碎的科研痕迹上交汇,像是一种无声的默契,也像是在为千年壁画立下共同的誓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