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林春暖
七月的长安城热浪滚滚,紫宸殿四角虽都置了冰鉴,却仍驱不散闷热。
深夜时分,李治正在批阅漕运新政的奏章,忽然笔尖一顿,朱笔在奏章上划出长长一道红痕。
"陛下?"武媚娘撑着八个月的孕肚起身,见他脸色煞白,额角渗出细密冷汗,立即扬声唤人,"传太医!快!"
(内心OS:这一天终究还是来了。。。但这一次,我绝不会让历史重演!)
太医院正带着三位太医疾步而来。
诊脉後,衆人面色凝重。
院正颤声回禀:"陛下风疾复发,此症来势汹汹,若不能根治。。。"
武媚娘深吸一口气,强迫自己冷静下来。
她握住李治冰凉的手,声音沉稳有力:"把《黄帝内经》丶《伤寒杂病论》丶《金匮要略》全部搬到偏殿。再从太医署调两名精通针砭的博士当值。"
李治虚弱地睁开眼:"媚娘。。。你临産在即。。。"
"正是临産在即,才更明白生命的可贵。"她转头对太医令道,"将陛下近五年的脉案丶用药记录全部取来。再派人去民间寻访擅长治疗头痛的名医。"
(内心OS:现代医学结合中医古籍,说不定真能找到办法!)
从此,紫宸殿弥漫着淡淡的药香
武媚娘在处理朝政的间隙,对着医书刻苦钻研。
她特意让人制作了人体经络模型,每当李治头痛发作时,就对照模型寻找缓解之法。
十岁的李弘主动请缨:"儿臣可代为初阅奏章,请阿娘专心照顾父皇。"
六岁的李贤成了"药材辨认小能手",能准确分出川芎和白芷。
一岁多的李显也蹒跚着学端药碗,虽然十次有八次会洒出来。
这日深夜,武媚娘读到《千金要方》中关于"头风"的论述,忽然灵光一闪。
她立即唤来太医:"陛下头痛是否遇风加重?午後尤甚?若是,或许该从祛风邪丶通经络入手。。。"
太医令震惊地看着她指出的几个xue位:"娘娘如何懂得这些?"
"久病成医。"她轻描淡写地带过,心里却在想:
(总不能说是在知乎和养生公衆号上看来的吧?)
经过半个月的深入研究,她发现李治的病根在于长期伏案劳神,加上李氏家族可能有的遗传倾向。
于是她制定了一套详细的调理方案:每日寅时起身练习五禽戏,饮食少油少盐,配合特定xue位按摩。
"陛下请看,"她拿着特制的人体经络图耐心讲解,"每日晨起按压百会丶风池丶太阳三xue各三十六次,可疏通经络,缓解头痛。"
李治依言试行三日,果然症状明显减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