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试新制
二月春风似剪,裁出满城柳色。
贡院前的杏花开得正盛,粉白的花瓣如雪纷飞。
武媚娘抱着太平站在临街的阁楼上,望着下方人头攒动的景象。
今科应试的学子比往年多了三成不止,青衫如云,书声琅琅。
(OS:这场面堪比春运!看来寒门学子都很珍惜这来之不易的科举机会啊。)
小公主今日穿着一身嫩绿色的杭绸春装,领口绣着细密的缠枝花纹,发间别着一朵含苞待放的杏花,正好奇地摆弄着母亲衣襟上的和田玉环。
当看到楼下有个学子因紧张而摔了书箱时,她咯咯笑出声来。
李治指着人群中几个格外年轻的学子,语气中带着惊喜:"媚娘你看,今年竟有这麽多未及弱冠的考生,最年轻的才十五岁。"
太平顺着父亲的手指望去,忽然咿呀道:"小。。。哥哥。。。"说完还害羞地把脸埋进母亲颈间。
这时,李弘捧着新修订的《科考条例》快步走来,小脸上满是严肃:"父皇丶母後,儿臣统计发现,今科新增的明算科考生最多,占了总人数的四成。"
他翻开用太平纸精心装订的册子,"特别是农家子弟,几乎都选了这一科。"
李贤从兄长身後探出头来,得意地嚷嚷:"那是因为儿臣编的《算术啓蒙》简单易懂!连卖菜的老妪都能看懂!"
武媚娘笑着摇头,对李治道:"陛下,看来实用之学确实更得民心。以往科举只重诗赋,如今明算科反倒最受欢迎。"
三日後殿试,武媚娘特意带着太平在紫檀屏风後观礼。
当主考官问及漕运改良之策时,一个身着打补丁长衫的农家子弟侃侃而谈:"。。。学生以为,若能推广水转翻车,在漕运沿线设置,可省三成人力,且老弱妇孺皆可操作。。。"
太平在母亲怀中突然拍手,清晰地说:"善!"
这一声让屏风内外皆惊。
李治大喜,当即道:"此子破格录用,授漕运司主事,专司农具改良。"
(OS:这要是个选秀节目,太平绝对是最强评委,一句话就能决定选手命运!)
放榜那日,武媚娘抱着太平亲临贡院。
当看到寒门子弟占了大半金榜时,小公主兴奋地挥舞着小手,腕上的九转金铃响成一片。
她忽然指向榜上某个名字:"狄。。。狄。。。"
李治定睛一看,竟是狄仁杰的侄儿狄光远。他朗声笑道:"太平识人的眼光,倒是不输你母後。狄家又要出个能臣了。"
暮春时节,新科进士们入宫谢恩。
武媚娘让太平坐在特制的孔雀锦垫上,接受学子们的叩拜。
当狄光远上前时,小公主竟递出自己最爱的布老虎——那是李显特意为她缝制的。
"公主殿下的意思是,"武媚娘含笑解释,"望你永葆赤子之心,莫要因官职在身就失了本心。"
狄光远郑重接过,眼眶微红:"臣定不负公主厚望。"
是夜,武媚娘在灯下批阅新科进士的任职奏章。
太平趴在一旁的软榻上,小手握着特制的兔毫朱笔,在狄光远的名字上画了个圈——正是白日得她布老虎的那个年轻人。
(OS:这孩子将来怕不是要成立个"太平党"?这麽小就开始培养自己的班底了!)
窗外月色如水,武媚娘望着女儿恬静的睡颜,忽然想起自己刚穿越时的茫然。
如今看着这欣欣向荣的科举盛况,只觉一切努力都值得。
——
【小剧场:太子烦恼】
(东宫密记)
太子殿下近日很是烦恼,原因无他,全是因那个聪明过人的小妹。
自从太平公主在科举中表现出过人眼光後,二殿下就像块牛皮糖似的缠着妹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