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紫夜小说>陛下一词 > 日月同辉(第1页)

日月同辉(第1页)

日月同辉

初雪飘落时,武媚娘在寝殿整理这些年留下的印记。

褪色的漕运图纸旁,放着李治亲手绘制的针灸xue位图。

太平抓周用的船模型漆色已斑驳,与太子弘开蒙时写的《治国策》并排陈列。

她指尖抚过一摞泛黄纸页——最上面是感业寺初遇时那份惊世骇俗的《去中心化解决方案》,最後面是昨日太子弘递交的《漕运新政十年规划》。

"娘娘,"李治的声音从身後传来,他执起那幅运河草图,"可知朕当年为何独留你的奏章?"

她回身,见他指尖轻点草图上某处墨迹晕染处:"这里,有滴泪痕。那日朕就在想,该怎样让画这幅图的女子不再落泪。"

(OS:原来他连我偷偷哭鼻子都知道!等等。。。所以他是因为这个才把我接出感业寺?)

雪光映着案头新置的日月双玺,李治忽然取来朱笔,在漕运图空白处题字。

腕力沉稳如昔,再不见永徽六年那个秋夜,他病中连药碗都端不稳的颤抖——"日月凌空,光耀千秋"八个字跃然纸上,与当年批在“PPT”首页的"准奏"二字如出一辙。

"陛下这字。。。"武媚娘轻笑,"比三年前批程务挺请饷奏章时还精神三分。"

他执起她的手共握朱笔,在"月"字旁添上"媚"字。

这个动作让她想起显庆元年,他也是这样握着她的手,在《风疾康复方案》上共同签名。

"史书要记就记全,武媚娘的日月,李治的江山。"

(OS:好家夥,直接把情侣名写进历史档案!这操作比我当年做PPT还绝!)

窗外传来太平清脆的诵读声。

小公主正带着各国世子在梅林中学《诗经》,雪花落在他当年亲手栽的并蒂梅上。

太子弘在廊下督导,不时纠正吐蕃小王子的发音——就像当年李治教他读《论语》时那样耐心。

"媚娘,"李治将下巴轻靠在她发顶,"朕昨日带着太平去太学时,她竟能说出波斯商路新增的三个驿站。"

他的呼吸拂过她耳畔,与感业寺雨夜那句"跟朕回家"一样温热。

武媚娘望向梅林里欢笑的女儿,忽然想起穿越前在碑林见过的《日月同辉颂》。

那方石碑的落款,正是"镇国公主李太平敬书",而碑阴还刻着太子弘的注疏。

(OS:所以是我们创造了历史,还是历史本就该如此?)

除夕守岁时,武媚娘取出珍藏的紫檀木匣。

匣中感业寺的旧木簪与日月双玺并置,下面压着太子弘昨日献上的《盛世赋》。

赋中写道:"父治山河,母理经纬,妹通古今,兄守基业,此谓日月同辉。"——这让她想起李贤刚学会走路时,摇摇晃晃把拨浪鼓塞给妹妹的模样。

当烟花绽放在太极宫上空时,李治为妻女披上同一件貂裘。

貂裘内里绣着显庆三年他病中最重时,她偷偷缝的平安符。

三人身影映在雪地上,与殿内悬挂的《四海升平图》重叠。

图中漕船扬帆,蒙学堂书声琅琅,边关市集人声鼎沸——正是他们用十年光阴共同缔造的天下。

(OS:从感业寺孤女到日月同辉,这条路走得值。若真有穿越回去那天,我要告诉那个在PPT前痛哭的李薇——别怕,你会拥有全世界。)

史官在《日月实录》终卷提笔时,忽然看见镇国公主放在案角的纸鸢。

素绢上墨迹未干:"爹爹娘亲哥哥太平,永远在一起。"

他想起昨日太子监国时说的"治世之道,首重亲情",终于在这句童言旁添上朱批:"日月同辉,始于家国。"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