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紫夜小说>陛下什么意思怎解释 > 万国蒙学堂(第1页)

万国蒙学堂(第1页)

万国蒙学堂

端午将至,国子监西侧新悬的"万国蒙学堂"匾额在晨光中泛着金漆光泽。

十五名身着各国服饰的藩邦子弟正襟危坐,武媚娘抱着太平立在朱漆廊柱旁,看赤松笨拙地握着毛笔描红。

吐蕃小王子手腕发抖,"黄"字最後一笔拖出条歪斜的尾巴。

"娘娘,"上官婉儿轻声道,"赤松殿下近日已能背诵《千字文》,只是这握笔姿势。。。"

太平忽然扭着身子要下地,绣鞋上的银铃叮当作响。

她摇摇晃晃走到赤松案前,踮脚指着描红纸:"歪啦!像太平画的蚯蚓!"

赤松挠头憨笑,忽然换左手执笔,竟写出工整的"天地玄黄"。

武媚娘挑眉:"祭酒可知这孩子是左利手?"

(OS:难怪之前考试总不及格,原来是被教学方法耽误了。现代教育理念果然古今通用。)

她当即召来国子祭酒,指着案几上左撇子特制的曲柄毛笔:"今後蒙学堂分设左利丶右利两班,新罗那位善用左手握弓的世子,也该调整射艺课教法。"

李治下朝路过,见孩子们在院中玩新式投壶——箭矢刻着各国文字,壶身绘着丝绸之路地图。

突厥小王子与契丹世子为"龟兹"的读音争得面红耳赤,最後齐齐望向正在啃蜜枣的太平:"公主说读什麽?"

小公主鼓着腮帮含糊道:"龟——兹——"竟是一口标准长安官话,惊得高句丽世子掉了手中的艾草香囊。

(OS:好家夥,这丫头成人工翻译机了?莫非幼儿语言敏感期真这麽神奇?)

端午宴上,赤松捧着《离骚》节选向帝後行礼:"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语调虽生涩,腰间却已换上唐制蹀躞带。

当他用吐蕃语解释"美政"理想时,太平突然插话:"就像爹爹减赋税!"

武媚娘含笑问:"可知屈原为何投江?"

"因他不愿同流合污!"高句丽小世子抢答,"就像我们不愿与吐蕃结盟扰唐!"

话音未落,赤松急得用吐蕃语嚷起来,两个孩子顿时吵作一团。

满殿寂静中,程务挺的酒盏"哐当"落地。狄仁杰缓缓抚掌:"娘娘此策,可抵十万雄兵。"

(OS:文化认同要从娃娃抓起,等这些孩子回国继位,边境至少太平三十年。不过现在得先解决小朋友吵架问题。。。)

武媚娘轻叩案几,让太平给两个斗气男孩分食槲叶糭。

小公主掰开金黄糯米,左一口"松哥哥",右一口"渊哥哥",顿时化解了一场"外交危机"。

月色初升时,武媚娘带着孩子们在太液池放莲灯。

赤松忽然用吐蕃语唱起牧歌,太平跟着咿呀学唱,竟能复诵出七八分相似。

新罗世子击打腰鼓相和,波斯童女旋转起石榴裙。

"娘娘,"赤松眼睛发亮,"公主能辨音律!"

武媚娘望着水中倒映的异域童颜,忽然道:"明日增设《万国音律》课,既要教《秦王破阵乐》,也要学吐蕃牧歌丶龟兹琵琶谱。"

(OS:既然要文化输出,也得输入些异域精华。等等,这算不算最早的"一带一路"文化交流?)

李治在岸边招手,太平立即张开手臂扑去。他抱起女儿轻笑:"朕的太平,将来要做万国小使者麽?"

小公主搂着父皇脖颈,忽然蹦出句吐蕃语的"谢谢"。

武媚娘将绘着海棠的莲灯推向池心,看烛光载着唐韵胡风漾开涟漪。

各国孩童的歌声穿过垂柳,惊起宿鹭齐飞。

(OS:或许千载之後,会有人从敦煌残卷里,发现这群孩子共同写下的《四海同春集》?)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