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氏进宝集》流传甚广,一刊再刊。
青州的这处荒院被改建成了灵宝寺。
灵宝寺香火寥寥,每逢晨起时便传出稚童的朗朗读书声。
因为哑女教书先生的脾气过于暴躁,体罚学生的名声在外。
来上学堂的多为贫苦人家的女孩子。
女孩子们倒觉得哑女先生并没有传说中的那麽凶。
有时候女孩子的家人们会登门来找麻烦。
“这哑巴带坏孩子!成天乱跑!地里农活不干,读什麽书!女人又考不了科举!”
和尚先生会笑眯眯地把她们的家人拦住,拿出自己的紫袍官服,威慑他们。
“读书是为了明理,对家里是好事。”
说着,按着他们的肩,揽着一路走出门去,“对了。我家在京城是做官的,你们有什麽活计,我帮你们疏通疏通关系。”
一日,春光正好,阳光透过酒楼前的榕树,在裴迹之临窗的桌案前洒下斑驳树影。
裴迹之正指敲着桌案,百无聊赖地读京城的来信,一边等沈亦谣下学。
他摆在桌上的空铜钵忽地被人捡起。
酒楼里的小二娘子红着脸,手捧着他的铜钵,“小师傅,我去给你打点斋饭。”
裴迹之笑着点点头,双手合十,弯腰鞠躬,“阿弥陀佛,多谢小娘子。”
异常正儿八经地,擡眸盯着小二娘子,“可以多打点肉吗?”
“啊?”小二娘子怔在原地。
“嘿嘿。”裴迹之搓着自己的秃头,“给我夫人吃。”
“啊?”小二娘子如遭雷劈。
老板娘窜出来,拧着眉来把人牵到一边,躲在柜台背後闲话,“哎呀!你刚来青州不知道!那人是青州臭名昭着的淫僧!一会儿那哑女就来揪他耳朵骂人了!”
“离他远点!”
裴迹之笑着转回头,继续读着信,忽地末尾一行字惊得他头皮发麻。
一拍桌子,猛地站起身来!
急往灵宝寺跑去。
“快跑快跑!”裴迹之一把牵起正在弯腰教人习字的沈亦谣。
沈亦谣推了他一把,扶了扶自己的发髻,用唇形骂他,“干什麽!”
裴迹之的唇语已经读得很熟练。
他面如菜色,颤抖着说,“我母亲说要放几个小孩儿过来给我们带!已经在路上了!”
裴迹之给他母亲收养的小乞儿,已经长到了七八岁,正是上房揭瓦猫烦狗嫌的年纪。
梁国府里没有一天安生日子,国公夫人天天望着院子里破损的花窗丶廊柱叹气。
终于在孩子们在鲤鱼池边比赛尿尿,毒死了一池子彩鲤後。
许氏再也撑不住了。
写信来求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