剩下来时间也足够从容的做其他准备了。
七夫人那边刷好了房子晾着,魏楹一到京早就亲自挑了沈寄喜欢的那些花花草草的种上了。
如今每日里都有专人照看着,到时候也就很像样了。
林夫人在相熟的铺子里定制了一整套的梨花木的家具,又给沈寄准备了三十二抬的嫁妆。
每一抬都很是实在,东西装了进去都没有把手插进去的余地。
还在京郊想法子置了有百亩良田的一个小庄子。
那可是有钱也不一定能买到的地界,也很看得过去了。这事儿是多亏了林夫人的人脉。
再过几日,魏家的管家就会过来,拿了这些产业的契书到官府存档。
这就是沈寄名下的私产了。
哪怕日后和离甚至是休妻,这些财产都是属于她的。
沈寄看着契书,顿觉自己也成地主了,还不是小地主。
要是还在南方,有几十亩地可就是大户了。
在北方,也是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林夫人制止沈寄再次道谢,“是拿了小魏大人给的银子办事,你就别再谢我了。我一天听你说多少个谢字,耳朵都起茧了。倒是你,到时候魏家送聘礼来,要回礼的翁姑、新郎的衣帽鞋袜你赶得及做出来么?”
没有翁姑,只需要做魏楹的,还要做两套谢七夫人。
可是还有嫁衣,沈寄绣东西一向不快的。而且她之前根本没有时间去做这些。
闻言赧然低头,“顾妈妈还有挽翠、阿玲都在帮我。”
林夫人看她一眼,“如今你时间也空出来些了,也要自己动下手才是。那盖头你自己绣。其余的东西,她们几个帮手如果还是来不及就交给针线房的人去做。”
“是。干娘,听说外头有专门的喜铺可以买到这些东西的。”
她不但听说,还实地去考察过了。
以沈寄的性子自然是觉得花钱买来最省事,这么问不过是问问能不能这么做而已。
她之前穿从铺子里买的成衣就被说了一顿的。
“嗯,是有。不过东西实在不多,家里有人没有这个必要。何况我们家的针线房可不比喜铺的人手艺差,就不要买了。”
“哦。”
实则沈寄是有别的打算,她上次看到魏大娘没什么寄托的样子,就想着帮她找点事做。
如果开个绣坊,既接其他的绣活做,也做喜铺生意,想必是不错的。
到时候魏大娘出手艺,还要再找些绣娘,从高端到低端的生意都可以做。
最好再拉了林夫人入股,这样可以名正言顺借助她的人脉。
虽然沈寄手头有银子,但谁会嫌钱多呢?
这样的话,只要手艺精湛,生意应该差不了。
林夫人可以挣个零花钱,魏大娘有了寄托而且银子是自己挣得花得会更有底气。
沈寄一向都觉得自己挣钱自己花更舒坦。
像现在聘礼和嫁妆都是魏楹的银子,心头就有点违和感。
到时候她居中牵连,自己也占一股,也是挣个零花钱。
这样林夫人和魏大娘就不会存在彼此不熟悉不好合伙的问题了。
她可不想成亲后就围着魏家内宅转。
她打听过了,京城贵妇大多拿私房银子在做生意。她这样做不算出挑。
而且,办完了喜事也不知道家里统共能剩多少银子。
魏家公中分得的银子要到年底才有,魏楹母亲留给他的庄子、铺子一直被二夫人把着。
回头告诉她资不抵债也是可能的。
所以,挣钱的路子能多一条是一条。
第63章
林夫人道:“你前面两个月都在忙着学这学那,接下来的日子不用崩那么紧,多抽些时间好好理一理待嫁的事。”
“好的。”
沈寄回去自己房间,见顾妈妈亲自倒了茶上来就知道她有话对自己说。
“什么事?”
“姑娘的几户配房,包家的私下里嘀咕,说是之前听说是侍郎府的姑娘选陪房,结果却是干姑娘。老奴已经敲打过她了,她不敢再胡乱说,但心底怕是还是有想法。其他几家目前还没表露什么,看着还算安分。小丫头们有挽翠看着,一直乖乖的在受训。”
沈寄面不改色的喝着茶,“不管她,此时不宜有什么变动。毕竟不是咱们自己家,闹开了不好看。等到了魏府再看看,实在不行又不是不能换人。既然妈妈已经处置过了,我也就不多说。给其他人也打个招呼,不愿意跟着我,可以提出来。我让人伢子来把人领走就是,不耽误他们攀高枝。”
包家的,她之前看着挺精明,是想放在身边做另一个管事妈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