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章第80章仙豆糕。
夏篱的心跳在岑静抛出这个直白问题的瞬间漏跳了一拍。她看着对方那双仿佛能洞悉一切的眼睛,短暂的慌乱後,迅速镇定下来。隐瞒或编造理由在这样的人面前毫无意义,甚至可能弄巧成拙。
她深吸一口气,选择坦诚相告:“因为社长正在为另一位潜在合作方的事分心,而我认为我们的技术本身,比任何社交辞令都更有说服力。我不想错过与您交流的机会。”她顿了顿,语气带着年轻人特有的丶未经打磨的真诚,“而且,由技术核心直接阐述核心思路,我觉得效率是最高的。”
这番近乎莽撞的坦诚让岑静眼中掠过一丝极淡的讶异,随即化为一种更深沉的兴趣。对比试图在她面前玩弄话术的创业者,夏篱这种单刀直入的“技术性莽撞”,反而显得有些珍贵。
“效率很高,风险也不小。”岑静点评道,语气听不出褒贬,“如果我对你的技术不感兴趣,或者认为你过于冒失,你可能会直接断送一次机会。”
“但您感兴趣了,不是吗?”夏篱看着她,眼神清亮,带着一种基于技术自信的笃定。
岑静终于露出了一个更明显的丶带着些许欣赏的笑容。
“很有趣。”少顷她笑笑,目光越过夏篱看向她身後。
夏篱顺着她视线回头,看到唐简大步流星地走来,神色看似平静,但眼底深处那抹未散的冷厉和看向她时一瞬的松弛,没能逃过她的眼睛。
唐简走到她身边,目光快速在她脸上扫过,才转向岑静,礼貌地微微颔首,“打扰了。”
“这位是啓明科技的岑总。”夏篱立刻介绍。
唐简眸光微动,显然知道“啓明科技”的分量,伸手自我介绍道,“岑总,您好。北城大学飞行器设计与工程大二,唐简。”
岑静的视线在唐简和夏篱之间打了个转,扬眉伸手和他轻握了握,“刚听夏篱同学提到,你负责团队里的硬件整合和实测试飞。你们基于算法补偿的思路,对硬件平台的稳定性和可靠性要求其实更高,你们如何保证在低成本条件下,硬件不成为算法的短板?”
问题单刀直入且尖锐。
“抓大放小,重点投入。”唐简看着倒是一如既往的淡定,言简意赅的总结道。
随即才又解释说:“关键传感和执行部件选用经过市场验证丶性价比最优的型号,牺牲部分非核心性能换取稳定性和一致性。同时,通过结构冗馀设计和主动震动抑制算法,补偿基础硬件在极端工况下的不足。我们自制的测试台架和标准化的调试流程,可以快速定位并排出大部分硬件兼容性问题。第一代验证机的成功试飞,已经证明了这套方法的有效性。”
他的回答和夏篱之前的阐述完美呼应,一个助攻软件算法,一个夯实硬件基础,团队清晰的技术分工和扎实的工程化能力不言而喻。
周予不知何时也跟在唐简身後凑了过来,他虽然因为不知唐简在洗手间对冯哲做了什麽而迟迟没再看到对方出来而有些忐忑,但眼见夏篱和那位女士“相谈甚欢”,他到底是还记得自己的身份。
周予过来後并未冒然插嘴,只是安静地站在夏篱侧後方,在三人对话告一段落後,才在岑静目光移过他这边时,躬身伸手上前介绍自己。
在听到夏篱给自己介绍岑静是“啓明科技”的人时,整个人更是冷汗都差点儿下来。
“周社长,你的团队成员看起来似乎比你要优秀的多啊。”岑静看他笑了笑。
周予顿顿,尴尬之色在脸上一闪而过。但随後看了看夏篱和唐简,开口时倒是摒弃了面对冯哲时常有的那种过度热情和略显卑微的姿态,不论真假声音听起来确实沉稳而真诚,“岑总慧眼。我们团队确实非常优秀,尤其夏篱和唐简在技术上的判断和执行力,时常让我甘拜下风。”
“哦?”岑静笑笑,“那你作为团队的负责人,你如何评估你们这套‘以软补硬’方案在市场层面的潜在价值,而不仅仅是技术竞赛中的表现?”
周予心头一紧,知道这才是真正的考验。
他强迫自己冷静下来,暗自告诫自己可不能因为他而搞砸了夏篱碰来的这个机会,“岑总,我们非常清楚SAE大赛本身不是重点。我们选择这条技术路径,正式因为看到了它在未来城市低空物流丶特种巡检等应用场景下,对成本控制和系统可靠性等饿苛刻要求。我们的方案,本质上是在探索一种在高性能与低成本之间取得更优平衡的通用技术路径。大赛是我们验证这条路径可行性丶锤炼团队的第一个平台。”
周予这番话说得不卑不亢,与他之前面对冯哲时的急切截然不同。
岑静听完,未置可否,只是目光重新回道夏篱身上,“假设,我现在愿意提供一笔足以让你们摆脱现有资源束缚丶使用顶级硬件进行开发的资金,你们会立刻放弃现在的低成本优化路线吗?”
“当然不会。”夏篱回答得毫不犹豫,眼神清澈而坚定,“我们会将资金用于更深入的算法叠代丶更精密的测试验证以及关键瓶颈的公关,‘以软补硬’丶追求系统最优解的核心思路不会变。因为这才是我们项目真正的创新点和长期价值所在,而不仅仅是制造一台昂贵的参赛机器。我不说,想必您肯定也会清楚,直接使用顶级硬件一定可以更快的出成绩,但却会掩盖真正的问题,这也背离了我们探索这条技术路线的初衷。”
岑静眼底终于掠过一丝真正的欣赏。
她见过太多为了融资而轻易改变技术路线丶迷失方向的团队,尤其是年轻团队。眼前这几个年轻人,在可能的诱惑面前表现出来的清醒和坚持,比他们的技术本身更让她意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