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紫夜小说>我在异世修儒道免费阅读 > 第10章 论迹不论心(第1页)

第10章 论迹不论心(第1页)

笔尖饱蘸浓墨,悬于纸上,未落。

一股无形的张力,在小小的号舍内弥漫开来。

苏文渊的内心,此刻前所未有的平静。从他决定写下这篇《论迹不论心》开始,就等于选择了一条最艰难,也最凶险的道路。

他不再是这场考试的参与者,而是挑战者。

他要挑战的,不仅仅是主考官刘德海,更是这整个考场,由官府气运、文脉气运和刘德海个人意志共同构建的至公领域。

“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

这道题,其核心在于察心。通过一个人的行为(所),追溯他的动机(由),最终洞察他内心的真正归宿(安),以此来判断其善恶。

这是儒家几千年来的主流思想,也是一个几乎无法被反驳的圣人之言。

但苏文渊今天要做的,就是反驳它。

或者说是从另一个维度,去解构它。

他的心神,与记忆宫殿中那位思想家的智慧,达成了深度的共鸣。

“世人之心,深于山川,险于天堑。知人之善恶,何其难哉?”

“故,圣人治世,论迹不论心。论心,则天下无完人!”

一段段振聋聩的论述,在他心中流淌。

在脑海中理清思绪,他不再犹豫。

笔尖落下,如蜻蜓点水,在草稿纸上写下了这篇文章的破题之句。

【破题:圣人察人,观其行而非究其心。行之善,则为君子;行之恶,则为小人。此为天下至公之理也。】

短短两句,开宗明义,直接将孔圣人的“观、察”之心,扭转到了观行之迹上。

这是一种极其大胆,甚至可以说是离经叛道的破题方式。

就在他写下这几行字的瞬间,高居于至公堂上的刘德海,微闭的眼睛猛然睁开。

他察觉到,整个考场的领域,仿佛被一颗小石子投入,荡起了一丝微不可察的涟漪。

而那面高悬的风宪镜,镜面上正对着玄字三十六号号舍的位置,闪过了一丝极其晦暗的光芒。

“哦?”刘德海的嘴角,勾起一抹不易察觉的冷笑。

越是天骄越是坚守内心的道,终于忍不住要露出獠牙了吗?

他饶有兴致地通过风宪镜的反馈,感知着苏文渊的一举一动。他倒想看看,这个“先天道体”,能写出何等惊世骇俗的歪理邪说。

号舍内,苏文渊对外界的变化毫无察觉。

他已经完全沉浸在了自己的文章之中。

写完破题,他紧接着便开始书写承题部分,对自己的观点,进行第一次的阐述。

【承我圣人之言,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固为识人之至道。然,人心隔肚皮,动机多变,所安亦可伪。唯其‘行’,昭然于世,无可辩驳。故‘视其所以’四字,乃全文之纲领,重中之重也。】

他没有完全否定圣人之言,而是巧妙地将其重点,从察心转移到了观行之上,并将“视其所以”——看他做了什么,提升到了全文最高的高度。

写到这里,他突然清晰地感觉到,来自周边的压力莫名其妙的开始增强。

一股晦涩、压抑的力量,如同无形的枷锁,试图禁锢住他的手腕,扰乱他的文思。

邻座的几名考生,已经开始摇头晃脑,渐入佳境。他们的文章,中规中矩,四平八稳,完全在刘德海的规矩之内。他们甚至能得到风宪镜柔和光芒的些许加持,写得愈顺畅。

而苏文渊这里,却仿佛坠入了深海,每写一个字,都要承受比常人多数倍的阻力。

“哼,米粒之光,也敢与皓月争辉?”苏文渊心中冷哼一声。

多亏了这几日持续注入脑海中那代表“仁”字玉印,通过这几天的摸索,他现自己可以稍微调动一点玉印的力量。

他心念一动,记忆宫殿中,那枚代表着“仁”的玉印,轻轻一震。

一股中正平和、博大宽广的“仁”之意境,从他体内散出来,形成一道无形的屏障,将那股来自风宪镜的压力,悄然化解。

他笔尖不停,继续向下。

接下来,是八股文最核心的部分——起讲、入手、起股、中股、后股、束股。这八个部分,层层递进,反复论证,将文章的观点,阐述得淋漓尽致。

苏文渊下笔如飞,文思如泉涌。

【起讲:夫天下之治乱,系于人才之得失;人才之得失,系于赏罚之公明。赏善罚恶,其据何在?在心,或在迹?此乃古今之大辩也!】

他直接将这个问题,上升到了治国理政的高度。

【入手:或曰:心为行之本,心善则行善。此言似是而非。有心善而力不足者,有心恶而伪为善者。若以心定罪,则天下善人,或因一念之差而成囚;天下恶人,或因一念之伪而登堂。如此,则赏罚不明,黑白颠倒,天下焉能不乱?】

他开始举例反驳“唯心论”的弊端。

刘德海看到这里,脸色已经有些变了。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