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剩下笔尖在纸上,摩擦的沙沙声。
大部分的考生,在短暂的构思之后便已奋笔疾书。
一名将门出身的考生心怀边塞,下笔便是军旅之气:
“霜寒照铁衣,
关山月如钩。
三军枕戈待,
不胜终不还!”
诗成隐有金戈之声,引得几位军旅出身的考官,微微点头。
一位多愁善感的江南才子,睹月思乡,笔下满是柔情:
“玉盘悬碧空,
清辉满江楼。
何人吹玉笛,
乡心逐水流。”
文气温润情真意切,亦是佳作。
还有人心怀隐逸,向往道家逍遥:
“独坐青松下,
对影成三人。
一杯敬天地,
一杯敬我身。”
虽有化用前人意境之嫌,却也写出了几分洒脱。
这些都是不错的诗句,放在平日里足以赢得满堂喝彩。
但今日在这两位绝代双骄的光芒之下,却都显得有些……黯然失色。
所有人的目光,包括高台之上的三位主考官,都在下意识地关注着那两个,从始至终都未曾动笔的少年。
他们在等。
等这两位为这个月字,赋予怎样的……新生。
……
郑修远闭着眼睛,眉头微微蹙起。
他的脑海中无数关于月的典故、意象,在飞地碰撞,融合。
他知道自己不能写那些,前人已经写过的东西。
他必须写出属于他郑修远自己的月!
写出他郑家八百年传承的……风骨!
片刻之后,他猛地睁开了眼睛!
眼中一片清明!
他提笔饱蘸浓墨。
下笔却并非写诗。
而是写了一篇……赋!
一篇气势恢宏,辞藻华丽,充满了想象力与哲学思辨的……《问月赋》!
“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
开篇便以一句石破天惊的提问,拉开了宏大的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