嫂子和弟媳应该不会欢迎自己,村上的闲言碎语自己能承受得住吗?
并且想也知道,要是回家去,自己娘家会第一时间送自己回来,然后逼自己跟振威爹娘认错。
她很迷茫,自己真的错了吗?
可自己真的不喜欢男人啊!
一转眼到了秋收的时候,中级师范学校照例放了农忙假。
“还是你四哥好,就在市里读书,放假就能回来,不像你三哥,出去上学就跟断了线的风筝一样没影了。”
“对呀,三哥还给我带了烧饼吃了呢。”珍珍和喜儿坐那啃着硬邦邦的烧饼,这算
是全麦烧饼了,吃起来也挺香的。
小四给他娘烧火:“小妹,在等三年我就能赚钱啦,到时候哥带你去饭店吃。”
“好呀!”
“还给你们买新衣服。”小四信誓旦旦地讲着。
王红芬被他逗笑了:“你这一分钱还没赚,就想着怎么花啦?”
小四丝毫没有不好意思:“娘,你想要啥?”
“我没啥可要的,你到时候交一半工资给我。”
“啊?”小四怪叫。
“你三哥也是一样。”
“这还差不多。”
这次秋收和以前不同,技术员把高产水稻种子交了一半给上面,赵家沟留了一半下来,够自己种的。加上高产的玉米和洋芋,高大队长对今年的收成很是满意。
今年的老天爷也开眼,风调雨顺的。
赵技术员跟上面提前报告了赵家沟秋收的时间,上面下来的是农业局的金干事,
他穿的是现在最为流行的四个兜的中山装,口袋里别着一根钢笔。
手里拿着记录用的小本本。
今年上半年赵技术员早早的跟市里的人打好招呼,将几百斤的种子送到了农业局,
种子确实很饱满,但亩产800斤农业局是不太相信的,前两年到处是虚报粮食产量,今年没有那么严重。他们抱着将信将疑的态度将种子发给了三个大队。
这三个大队也用心耕种了。
但是赵家沟大队比他们提前种。也提前收割。
秋收前照例开了动员大会,其实赵家沟的社员比赵技术员和金干事都要激动,
这些粮食是他们亲手种下,亲手浇水施肥,亲眼见证着从小苗长大成熟,
不需要别人强调,都知道产量会很高,高到他们不敢想的地步。
随着高大队长的一声令下,几乎集结了所有村民的秋收开始了。
今年多加了100多亩水田,全村的人都出动了。
王红芬安排安安在家带孩子,至于猪和鸡让他们直接吃饲料,实在是没时间煮,
饭的话有珍珍拿出来的干面条,回家现下着吃都可以,几分钟时间就够了。
珍珍乖觉地听从嫂子的吩咐,和安安一起带着宝珠。
她对于带孩子很有经验了,宝珠早就可以吃辅食了,让她吃点软面条或者蒸鸡蛋都可以的。
金干事在村里待了三天,亲自记录数据,然后将晒好的水稻被拉走。
“哎哎!金干事,给我们村留点种子呀。还有都拉走了咱村吃什么?”高队长急慌慌地拉着金干事,不让他上解放牌卡车。
“高队长,稻种是要上面统一分配的,肯定有你们村的,放心吧。我马上还要回来的。”金干事安抚他后上了车。还要回来看着玉米和洋芋的收成的。
“怎么办?”有人担心到时候稻种分的不够数或者压根忘记分给他们村了。
遥望着汽车远去的高大队长神秘地微笑:“不会不够的。”他偷偷地留好了种子,人家不是说吃水不忘挖井人嘛,咱们村种出的粮食总归不可能自己吃不上的,
上头要是分种子,这个种子他就留着给村民吃,要是不留,正好给大队上做种。
秋收结束,赵家沟水稻亩产接近1000斤,玉米接近1200斤,洋芋接近4000斤。
其他三个分到水稻种子的大队产量没有赵家沟高,水稻精心照顾的情况下也只达到了亩产八百斤,农业局的人不是外行。
这个产量是实实在在的,没有弄虚作假。
收回来的水稻种子收到粮仓里,他们立马上报给上级,
最后赵家沟大队作为最先种出高产水稻的大队,得到1比15的粮食补偿。一斤水稻种子换一斤半的普通水稻。玉米和洋芋也是一样。
赵家沟大队的社员愁死了,
粮食多得吃不完,绝对吃不完。
家家户户天天吃到撑。
王红芬走路踢到一麻袋粮食,笑骂道:“烦死了,走都没法走。”真是甜蜜的负担,粮食多的没地放,堆得几间屋子里到处都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