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对谢凡说道:“原来相公每日在书房便是忙着在写稿子。平日公务繁忙,幸苦相公还能放下身段体面,如此养家糊口。嫣然在此谢过相公。”,又对谢凡盈盈一拜。
谢凡得了妻子夸奖,心中有些得意,嘴角也忍不住微微上翘。
接着孙嫣然见桌上还有些来不及誊写润色的稿件,便拿起粗略读了几篇。又对谢凡说道:“若是相公不弃,嫣然愿为相公代劳。”
注释:*是指因科举制度而形成考场通用字体,以乌黑、方正、光洁、等大为特点。明代称“台阁体”,清代改称“馆阁体”。
第95章大朝会
“代劳?”谢凡闻言一愣。
“这些故事固然情节离奇曲折,令人,嗯,欲罢不能。但是文笔嘛,就,有些欠佳。须得润色之后才能卖出价钱。
只是相公乃是宰辅之才,每日里润色故事实在是屈才。
不如,就让奴家来润色改写,助相公一臂之力。相公也好节省精力,专心仕途政事。”孙嫣然含笑解释道。
这话说得颇为艺术,暗暗将谢凡夸奖了一番,让谢凡不免得意起来。下意识就点了点头,答应了下来。
于是谢凡研墨,孙嫣然执笔,须臾之间就改写了好几篇故事。
谢凡拿起妻子所写故事阅读,觉词藻虽也算不上华丽,但是描写更为细致入微,用词又十分生动。别有一番意趣,可谓雅俗共赏。
他心中大为佩服,忍不住大加夸赞:“写得真好,比原先我写得还好。就这样拿去书肆交稿。”
有了孙嫣然相助,写作《志怪录》变得丝般顺滑。短短假期之中,不光提前写完了一个月的稿子,又将下个月稿子也准备了个七七八八。
谢凡甚至开口找福顺三人催故事,而孙嫣然也自己构思了两个小故事加入稿件之中。
交稿也十分顺利,拿回稿费之后。谢凡便照旧悄悄给福顺、顾三郎、尤厨子三人分了。
尤厨子本来年岁最长,阅历最多。又因为这几日新主母进门本职工作减少了许多,所以写了最多故事,分了最多稿费。
福顺见他稿费丰厚,便有些眼红,酸溜溜说:“尤厨子可倒好,这几日只需买些食材,灶上左右无事。倒是有许多空闲写故事,又是稿费,又是工钱。好生划算。”
尤厨子自然不肯叫福顺占了口头便宜,连忙解释说:“自从老太爷和老夫人来了,家里人口可多了不少。每日采买食材多花了不少钱,我可没叫东家张工钱。”
谢凡这才想起,尤厨子如今还是八钱银子工钱,包工包料。
现在家里人多了,菜肉食材量都大了。虽然孙嫣然也常常掌勺,但是也只做自己与祖父祖母的饮食。其余人伙食还是尤厨子打理,自己理当给尤厨子加些工钱了。
他正想开口,却忽然想到,现在家中是妻子管家。像给家人涨工钱这样的事情,理应请孙嫣然定夺。
于是当下挠了挠头,承诺尤厨子工钱一定会涨,只是要等主母做主。
尤厨子自然答应,忙不迭向谢凡道谢。又说全靠老爷,自己才赚了许多稿费,工钱少些也无妨。
晚间回到自己房中,谢凡便对妻子说了,现在家里人口多了,采买食材多了,尤厨子八钱银子的工钱须得涨涨。
孙嫣然稍一思忖,也觉得合理。便答应下来,只说自己以后一定安排妥当。
之后谢凡又说起这次稿件都顺利交付了。又喜滋滋从茄袋中掏出十来两银子,全部交给妻子,正好用作家用,也可给岳父岳母买些东西。
孙嫣然双手接过银子,也十分欢喜。她笑起来,眉眼弯弯,清亮的眼眸中印着烛光,显得灿若星辰。
谢凡望着妻子眼眸,不由得有些入神。
孙嫣然被谢凡看得脸色微红,低下头去,轻声说:“天色晚了,相公明日便要参加朝会,回翰林院去应卯做事了,不如早些安置了吧。”
这一月以来,夫妇两人每日一同在书房写作故事。不仅耳鬓厮磨,还有些惺惺相惜之情,渐渐柔情蜜意起来。
谢凡仿佛找到了传闻中恋爱的感觉,每日里他一颗心,皆是轻飘飘,甜蜜蜜。
想到明日就要离开温柔乡,回去翰林院应卯做事。更别说,现下隆冬季节,还必须早起参加朝会。他便有些气恼,情绪也低落了起来。
自从太祖洪武爷年间,明代朝会均在奉天殿、华盖殿、谨身殿,三大殿。在元旦、冬至、皇帝生日,有礼节性的大朝会。每月初一(朔日)、十五(望日),还有朔望朝会。其他日子还有常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