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紫夜小说>发家致富考科举的种田文 > 第66章(第2页)

第66章(第2页)

刘放见状,再三劝说让谢凡收下。谢凡推辞不过,只好收了。

其实龚自珍所作原诗《己亥杂诗》中前两句为“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乃是龚自珍表述虽然自己辞官回乡,离开北京,但依旧愿意为国效力。

全诗所言皆是家国情怀,并不适合今日新春宴饮。谢凡胡乱添加两句虽不出彩,但却将全诗意境转换,全无辞官惆怅之情。

此后众人又是一番畅饮说笑,天色渐晚,方才散了宴席。刘放亲自在门口送客,与众人一一道别。轮到谢凡,刘放更是较往日待他更加亲切热络,谢凡又是十分不好意思。

因为众位庶吉士或是买房或是租房,皆是住在内城。所以倒也有许多人同行。谢凡走在路上,被冷风一吹,倒是少了些尴尬之情。望着福顺抱着酒坛子,忽然想到,为何今日刘放要将自己诗作送于刘夫人鉴赏?

于是谢凡便悄悄问同行的王问之,他可知道刘夫人?

王问之今日饮酒欢畅,话也有些多。他又是刘放同乡,知道刘家故事。便对着谢凡滔滔不绝起来。

原来刘放夫人王氏,也是出身官宦之家,其父曾官至御史,自小严于家教。出阁前便是蜀中有名的才女,知书识礼,写得一手好字,弹得一手好琴。更于做诗文、填词曲颇有造诣。

刘放与王氏婚后常常一道吟诗论文,弹琴写字,可谓琴瑟和鸣。

谢凡听后不禁羡慕起刘放来,真是家庭美满。宴请同僚,他父亲亲自来为儿子撑场面。又有一个志趣相投的妻子,夫妻恩爱,感情和谐。

见他人婚姻美满,谢凡更对娶妻生出些向往。只是自己文才普通,倒是不奢求娶到才女,夫妻两人情投意合便好。

又想起祖父年前写信来,除去寒暄问候,勉励宝贝孙儿报效朝廷以外。更是明里暗里叫谢凡早日娶妻成亲,也好开枝散叶。

还引经据典,除去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之外。

更引用《礼记》:“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骈散四六,洋洋洒洒叫谢凡务必成家。

来信最末,甚至暗示,若是谢凡在北京城里能求娶名门闺秀,自然最好,家中全力支持。谢老秀才愿意亲自前往北京,为谢凡提亲议亲。

若是谢凡在北京城中寻不到窈窕淑女,那谢老秀才夫妇便在溧水老家为谢凡寻觅新妇。更提到祖母陆氏早已打听到应天府有几家小姐,家世清白,温柔贤淑,德才兼备。只要谢凡肯,老夫妇俩便上门去提亲,到时候谢凡只要告假回家成亲便可。

谢凡想起祖父那封信件,密密麻麻,话里话外,全是娶妻成家。比科场八股文章还叫人难受,只觉得脑袋突突的疼。他倒是挺想回家一趟,但是并不想回家结婚。

可是谢凡已经丧偶两年有余,而且即将年过十九岁。在当今社会,只要不是家境贫困,身患重病,或是名声狼藉,哪有不成亲的。

于是谢凡打定主意,新年期间要去唐家拜年,探探唐家父母口风,试试求娶唐小妹。若是成了,须得多写些小说,力争换个宽敞宅院,方便婚后生活。

刘家宴饮之后,谢凡所作两句“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便小小流传开来。

谢凡前往各位师长同僚家拜年时候,渐渐有人开始称赞谢凡才华。连高长德大人也夸奖谢凡突飞猛进,今非昔比。

只把谢凡吓得心惊胆战,不敢答话。他生怕又被邀约着作诗,自己腹中可没有什么存货。

因着谢凡心中想着求亲一事,便先私自找了唐监生。

唐监生还是一副吊儿郎当模样,见了谢凡便先打趣起来。说那日谢凡所推荐什么传奇,什么随笔,文邹邹的,读着累人,自家媳妇与妹子都不爱看。

谢凡一愣,便问那两位女子爱看什么?其实他心中是想打探唐小妹喜好,却不好单独询问。

唐监生便来了兴趣,说近日里有个《西游记》,实在好看。自己娘子看到爱不释手,自己往常都不读书,也看了两三遍。只可惜这《西游记》每月只出十来回,叫人等得着急。

谢凡听到《西游记》三字,立马来了兴趣,连忙追问唐小妹可喜欢《西游记》。

唐监生早已看出谢凡似乎对自家妹子有意。也开诚布公,告诉谢凡不必拐弯抹角,自家妹子颇有主意。若是要求娶,须唐小妹自己答应。不过自己身为朋友,倒是能帮助谢凡牵线搭桥,也可美言几句。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