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紫夜小说>发家致富科举路穿越种田纪事 > 第74章(第1页)

第74章(第1页)

谢凡前世虽然不是历史专业人士,但是也知道明朝末年,是农民起义军打进了北京城,将崇祯皇帝逼得上了吊。

经过多年教育,谢凡坚定地拥护唯物主义历史观:坚信客观事物展,不以个人意志为转移。

只是想到高大人暗示自家孙女尚未婚配,这倒是叫谢凡有些犯难:

今日高大人为自己取了表字,甚至暗示结亲。究竟有几分是真心欣赏自己,有几分是出于笼络示好,培植势力?

或者本来便是两者结合?

单论门第,是谢凡高攀。更何况,谢凡还是鳏夫。叫祖父祖母知道了,二老定然喜笑颜开。

注释:

*出自《易·益卦》

**出自唐代杜甫的《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意为辅助君王使他越尧舜,要使社会风尚变得敦厚朴淳。

***出自《茹太素传》

第82章祖孙重逢

若是谢凡打定主意,诚心“投靠”高大人。与高大人孙女成亲,也是上佳之选。

更何况,高大人与谢凡有师生情分。此时官场往往看重同年、师生关系。

庶吉士三年馆课皆在翰林院,馆师是身为太常寺卿的高大人。却不是正经翰林学士,杨伟大人。

无论谢凡选不选择站队,他一个没根基的小翰林官,哪怕高大人不曾笼络示好,旁人也自然而然将谢凡视作高大人一派。

谢凡略一思忖,想起自家往上五代,不,十八代,都不曾有一个官儿。

亲戚朋友也都是白身,也不对,有一门做官的亲戚:前妻倩娘的娘家,周家。

前任岳父周大人曾是五品骁骑尉,只是早已经致仕。周家还有两个儿子都在外做官,只是都未曾谋面。

想起前妻早逝,谢凡不禁叹气:“这门亲戚还不如没有呢。如果倩娘嫁给了别人,说不定现在还活得好好的。哎。”

谢凡思前想后,决定服从高大人安排。

他自我安慰道:“反正都是包办婚姻,都没有感情基础,娶谁不是娶。

高家门风名声向来不错,就让祖父祖母高兴高兴吧。过几日写信回老家,请祖父正经向高大人替我提亲。

就是定亲之后,还得想想法子再赚钱,置换个大点的房子。”

士大夫之家正经婚嫁,皆有祖父母、父母主婚。须得三书六礼,写书婚书,以礼聘娶。流程颇为繁琐。

因此谢凡还有很多时间准备银两买房,他想着大不了再写本小说。

谢凡倒也想回家一趟,亲自向祖父祖母说明“喜讯”。

只是可惜,按照朝廷典制,京官离家十年者,方许省(亲)、祭(祖)。

而且假期十分有限,两京给假省、祭官员,除往回水程外,许在家二个月。*

谢凡老家在应天府溧水,往返路途需要莫约两月,回家待两个月。

满打满算,便是谢凡十年能请假回家一次。一次四个月,包括往返南北两京路程。

谢凡想到自己才在京中三载,还有七年。而祖父祖母如今年迈,尤其祖母陆氏,已经年过古稀。实在教谢凡担心“子欲养而亲不待”。

“还是得尽快努力赚钱买个大房子,将祖父祖母接到京城照顾养老。”

于是写信向祖父祖母禀告婚事之后,谢凡便下定决心努力赚银子。

一个小目标:买个大宅子!

主意既定,又逢休沐,谢凡招呼顾三郎一道,去寻了三年前买宅子的张姓牙人,向他打听现在北京内城房价。

那牙人见谢凡已是官身,纳头便拜,口称老爷。

谢凡倒也不多啰嗦,招呼他起身,便问东城西城,稍微宽敞些宅院要几许银两,起码三间大屋那种。

谢凡预备着祖父祖母一间,自己婚后一间,其余福顺、顾三郎等一间。

牙人却未曾直接回话,只说请谢老爷亲自观瞧一番。谢凡也觉有理,便又看了一日房子。

略看了三四处,那些个位置、布局样样皆好的,皆须得五百两上下。谢凡不禁有些丧气。

牙人见谢凡神色,又说,倒也可以看房屋陈设、新旧、朝向等等如何,再略略砍些价。

谢凡又问,自己孝顺胡同这间小四合院,现在出手能卖出多少?

牙人略一沉思,说道若是着急出手,三百六七十两银子应当能早早卖出。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