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紫夜小说>发家致富科举路穿越种田纪事 > 第98章(第2页)

第98章(第2页)

谁曾想,于志仁对于戍边一事不忧也不恼,反而踌躇满志,立志要在边疆有一番作为。

谢凡见于志仁长方脸上一派坚定,便将那一句“替你想想办法”,给吞回了嘴里。

反而说了些在河南治河赈灾所得心得体会,地方胥吏如何阳奉阴违、如何征民夫、如何清查粮仓等等。

这下于志仁倒是听得用心,不仅用心,还连连询问细节。

谢凡将于志仁送到门口,想到坊间传闻贵州穷乡僻壤:

所谓“天无三日晴,地无三尺平,人无三两银。”

谢凡忍不住为于志仁担心:

“毕竟现在贵州是偏远地区,也不知他一个富家子弟能不能坚持得住。”

结果出乎谢凡意料,于志仁不仅坚持得住,还屡有捷报传来:

教化乡民,重修驿道,引进良种,鼓励耕种,还身先士卒,荡平山中盗匪。

于志仁三年期满,升迁为浙江宁波府正六品通判。

在宁波府,于志仁又整顿卫所部队,多次击退倭寇入侵。

谢凡在北京连连收到捷报,也为自己门生感到得意。

顾三郎出身浙江宁波,听得于志仁抗倭,便请求谢凡保举自己投奔于志仁帐下,为家人报仇。

谢凡想到顾三郎追随自己已经十年有余,一直尽心尽力。

相对自己早年收留之恩,顾三郎的报答可谓绰绰有余。于是修书一封,保举顾三郎谋个差事。

皇帝雄才大略,事事皆要花钱。

所以本朝历来缺钱,为了替天子分忧,内阁六部提了诸多方法广开财路。

比如改革税赋,不再按照人丁征税,服从徭役。

以土地数目进行收税,而官府需要民夫劳动,则另给工钱。是谓“摊丁入亩”。

谢凡知道民间户籍混乱,收缴赋税多有困难。所以又将早年所提“一条鞭”法,旧事重提。

现在谢凡身为阁老,权位今非昔比,更有皇帝大力支持。“摊丁入亩”和“一条鞭”法都从东南地方开始,渐渐实行全国。

改革税赋虽然功在千秋,可赚银子还是慢了些。

于是谢凡深思熟虑之后,又提议打开海禁。

参照盐引,朝廷每年出海引,允许一些商人出海贸易,再派沿海卫所军队护卫,对抗海盗。

如此这般,朝廷得钱极快,沿海卫所多了好大一笔进项,商人出海也安稳许多。

张家和陆家借着谢凡暗示,提前知晓了朝廷即将开海禁。两家都做了万全准备,早早便获得海引,大赚特赚。

张世贤夫妻齐心,生意红火自不必说。许是因为近亲结婚,可惜夭折了一个儿子,另一个儿子也不太聪明。几个女儿倒是聪明伶俐。

陆有富前些年去了,如今是陆才明当家。

陆平友随着父亲经商,已能独当一面。他夫妇膝下只有一子,却没做生意,只专心读书。现已考中秀才,正备考乡试。

陆平恭则干脆同妻子定居南洋,方便生意往来。

几年之后,谢凡甚至听张家陆家说起,有卫所海军带着全副武备出海,假意护航商船,反过来将倭寇给抢劫了。

实在成了“官方海盗”,可对朝廷来说有利无害,所以也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由它去了。

谢凡入阁时,本来位居最末。可架不住谢凡年纪最轻,在谢凡入阁之前四位阁老或是因着年老致仕,或者由于丁忧回乡。

夙兴夜寐十年之后,谢凡竟然成了内阁中资历最长之人,位列辅。

谢凡成为辅,祖父谢老秀才也年满九十岁。

以如此高龄来看,谢老秀才和陆氏身体还算硬朗,但是近日以来,谢老秀才记忆力越差了。

谢老秀才常常忘记自己是不是吃过饭,换过衣裳。少不得被陆氏抱怨几句。

只是老夫老妻之间,偶尔斗嘴倒也有几分乐趣。

后来谢老秀才见到谢凡甚至都喊起了儿子的名字,对着两个重孙子则会喊成谢凡。

起初谢凡也没太在意,以为祖父嘴瓢。

只是笑笑,告诉祖父,叫错了名字。

再后来谢老秀才彻底糊涂起来,拉着谢凡,叫着谢凡父亲的名字,还劝勉他好好读书,早早考上秀才。

说到激动处,甚至还会出题考教谢凡。

说来无奈,虽然认不清人,谢老秀才出题倒是条理清晰,丝毫不错。

万幸谢凡沉浸四书五经多年,入仕为官之后又做了几任考官,不断练习,应对起来游刃有余。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