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紫夜小说>穿成太后只想咸鱼全文免费阅读 > 第255章 周瑾的研发部(第1页)

第255章 周瑾的研发部(第1页)

王婆子的信息网络如同悄然蔓延的藤蔓,将外界的风声雨声丝丝缕缕地传递回来;陈砺的护院队则如同淬火磨砺的刀锋,寒光内敛却威慑十足。这一文一武的升级与拓展,为沈清徽构筑了更为稳固的防御与感知体系。

然而,她深知,无论是信息还是武力,终究是为“展”服务的工具。真正推动她这艘航船破浪前行的核心动力,始终来自于持续不断的技术创新与生产力提升。而这一切的关键,在于周瑾。

如今的周瑾,早已不是当初那个蜷缩在村尾破屋里、空有满腹才华却无处施展的落魄书生。随着工坊规模的扩大,新式农具的推广,以及水车等大型项目的成功,他的工作量与日俱增,重要性也愈凸显。但他主要的工作场所,却依旧是工坊角落隔出来的一个狭窄空间,里面堆满了各种半成品、工具和图纸,人来人往,嘈杂不堪,实在不是一个能静心钻研的地方。

这一日,沈清徽在视察完工坊新一批“凝玉膏”的生产后,信步走到了周瑾的“工作区”。只见他正趴在一条长凳上,对着一张铺开的、画满了复杂齿轮与杠杆结构的图纸冥思苦想,眉头紧锁。旁边还放着半碗早已凉透的粥,显然是忘了吃。几个小学徒在他身边穿梭,取放工具,弄得叮当作响,周瑾却恍若未闻,完全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

沈清徽没有立刻打扰他,只是静静观察了片刻。她看到周瑾眼底淡淡的青黑,也看到他手边那厚厚一沓写满演算过程和失败记录的草纸。一种既欣赏又带着些许规划的眼神,在她眼中闪过。

“周瑾。”她轻声唤道。

周瑾猛地回过神,抬头见是沈清徽,连忙站起身,有些不好意思地擦了擦手:“东家,您来了。”他下意识地想将那张画了一半的图纸收起来,“这个……是我想着改进一下水车的传动结构,还在琢磨,不太成熟……”

沈清徽抬手制止了他,目光落在那张图纸上,虽然只是局部,但其中蕴含的巧思已然可见。“思路很好。不过,在这里,”她环视了一下这个嘈杂、拥挤的角落,“能静心琢磨出成熟的东西吗?”

周瑾顺着她的目光看去,脸上露出一丝无奈和赧然:“这里……确实是吵闹了些,东西也摆不开。有些精细的试验,都不敢在这里做,怕碰坏了或者被人打扰……”

“既然如此,那就换个地方。”沈清徽语气果断,“跟我来。”

她带着周瑾走出工坊,来到了工坊区后面一处相对独立、原本用来堆放陈旧杂物的院落。院子不大,但有三间还算坚固的青砖瓦房,位置僻静,环境清幽。

“这里,以后就是你的了。”沈清徽推开院门,里面虽然落满灰尘,蜘蛛网遍布,但空间宽敞,结构完整。“我会让人立刻打扫修缮。一间作为你的绘图、演算和藏书之所;一间作为试验和组装车间;另一间,可以用来存放重要的材料、工具和成品模型。需要什么工具、材料,列个单子给王婆子,她会全力配合采购。”

周瑾愣住了,看着这个虽然破败但潜力巨大的独立院落,心脏砰砰直跳,一股巨大的惊喜和激动涌上心头。独立的研场所!这是他梦寐以求的啊!以前他只敢在心里想想,没想到东家竟然直接给了他一个院子!

“东家……这……这太……”周瑾激动得有些语无伦次。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沈清徽看着他,目光中带着期许,“你的才能,不应被琐碎和嘈杂埋没。以后,你的重心要逐渐从解决具体的、应急的技术问题,转向更有前瞻性的研究。”

她踱步走进院子,边走边说:“其一,是现有技术的持续改良与标准化。比如曲辕犁、耧车、水车,在使用中必然会现可以改进之处,你要系统地进行收集、测试、优化,并制定出标准的制作规格和流程,便于大规模推广和工匠学习。”

“其二,是农业新技术的预研。红薯的规模化种植技术、不同作物的轮作施肥方案、可能存在的病虫害防治方法……这些,都需要你带领人手,开辟试验田,进行长期、系统的观察和记录,总结经验,形成可以推广的技术手册。”

“其三,”沈清徽停下脚步,目光深远,“是探索全新的技术领域。比如,如何更高效地利用水力、风力?如何改进纺织效率?如何制造出更精细的计量工具?甚至……那些你曾在杂书中看到的、看似异想天开的东西,都可以在这里,从容地去尝试,去验证。”

周瑾听得心潮澎湃,沈清徽为他描绘的,不仅仅是一个实验室,更是一个广阔无垠、任他驰骋的技术王国!他不再是救火队员,而是成为了开拓者!

“东家……学生……学生定不负所托!”周瑾深深一揖,声音因激动而微微颤。

沈清徽的决策便是最高指令。修缮院落、采购物资的命令立刻下达。王婆子听说要给周瑾弄个“专属地盘”,虽然不太明白“研部”具体是干啥的,但知道是沈大家看重的事,立刻调动资源,找来了最好的泥瓦匠和木匠。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短短几天工夫,那个破败院落便焕然一新。院墙加固,屋顶翻新,地面平整。最大的那间房,靠窗摆放了一张巨大的、由周瑾自己设计、木匠精心打造的长条工作台,上面设置了各种卡槽和收纳格,便于固定图纸和摆放工具。墙边立起了顶到天花板的书架和物料柜,虽然目前还空荡荡,但已初具规模。房间采光极好,安静异常。

旁边那间作为试验车间的屋子,则配备了更坚固的工作台、铁砧、小型锻炉以及各种型号的钳子、锉刀、锯子等工具,角落还预留了安装小型水轮动力设备的位置。最小的那间则作为库房,安装了厚重的门锁,由周瑾亲自掌管钥匙。

陈砺也特意过来了一趟,检查了院落的安防,加装了更结实的门闩,并在院墙不起眼处设置了几处隐蔽的警示装置,嘱咐周瑾夜间务必锁好门窗。

当周瑾第一次走进这个完全属于他的“研部”时,恍如梦中。他抚摸着光滑的工作台面,看着空荡但充满潜力的书架,闻着新木和油漆的混合气味,一种前所未有的归属感和责任感油然而生。

他没有丝毫耽搁,立刻开始了“研部”的运作。他先将之前所有散乱的设计草图、实验记录、失败心得,分门别类地进行整理、誊抄,装订成册,并在书架上设立了“农具改良”、“水利工程”、“物料研究”、“奇思杂项”等几个大类。这是沈清徽提醒他的,知识需要沉淀和传承。

然后,他根据沈清徽指明的方向,制定了初步的研究计划:

召集几位熟练木匠和铁匠,成立一个“农具改进小组”,定期收集佃户使用新农具的反馈,针对曲辕犁的省力结构、耧车的下种精度等进行细微调整和耐久性测试,并开始绘制标准的零件图和组装图。

在试验田划出专门区域,系统记录红薯在不同土壤、水分、施肥条件下的生长情况,并开始摸索红薯的留种、育苗和储藏技术。他还设计了一种专门用于切割红薯藤为种苗的小工具。

他对沈清徽偶尔提及的“更高强度的材料”、“更耐用的润滑剂”产生了浓厚兴趣,开始有意识地收集各种矿物、植物胶、动物油脂等,准备进行一些基础的性能测试。

他的工作方式也生了改变。不再是被动响应问题,而是主动规划项目。每天,他会在工作台前静坐一段时间,阅读古籍、梳理思路、规划当天的实验。遇到难题,他会反复演算,制作模型,甚至废寝忘食。那个曾经有些内向、不善交际的年轻书生,在属于自己的领域里,变得自信而专注,眼神里燃烧着对未知探索的火焰。

几天后,当沈清徽再次来到“研部”时,看到的不再是当初那个杂乱角落里的忙碌身影,而是一个在窗明几净、井然有序的环境中,沉静而高效地工作的研究者。

周瑾正在工作台前,对着一个改进后的水车传动模型进行微调,旁边放着厚厚一叠写满数据的手稿。见到沈清徽,他放下手中的工具,脸上带着专注后的疲惫,但更多的是兴奋。

“东家,您看,”他指着那个模型,“我改进了齿轮的啮合方式,加了两个惰轮,虽然结构复杂了点,但传动更平稳,效率应该能再提升半成左右。而且,关键部件用了不同的木材进行耐磨测试,都在这里记录了数据。”他递上那叠手稿,上面清晰地记录着时间、材料、测试条件、磨损情况等。

沈清徽翻阅着手稿,看着上面系统化的记录和严谨的分析,眼中露出满意的神色。这种体系化的研模式,才是持续产生价值的源泉。

“很好。”她赞许道,“不仅仅是解决问题,更要弄清楚为何能解决,如何能解决得更好。这才是‘研’的意义所在。”

她环视着这个初具雏形的“研部”,虽然还很简单,但种子已经播下。这里,将不再是灵光一现的偶然之地,而是持续不断产生技术火种的源泉,是为她未来宏图霸业提供不竭动力的核心引擎之一。

周瑾的“研部”,正式起航。它的价值,将在未来的岁月里,一点点显现,最终成为沈清徽手中,仅次于人心与武力的,另一张至关重要的王牌。技术的壁垒,将是任何对手都难以轻易逾越的高墙。

喜欢太后穿成傻丫头后请大家收藏:dududu太后穿成傻丫头后小说网更新度全网最快。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