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紫夜小说>半阙折笺的全部 > 第57章 名画(第3页)

第57章 名画(第3页)

荣安与晏执礼齐声应道。

退出密室,重新回到书肆二楼,那书架缓缓合拢,仿佛刚才的一切都只是一场幻梦。

但荣安知道,有些东西已经彻底改变了。但是她还是不确定她推测的《清明上河图》真相是否经得起推敲,她有种被赶鸭子上架的感觉。

《清明上河图》,帝都的活点地图,隐藏的标记,皇帝的暗示……所有这些,似乎都与“海上之盟”、与金人的威胁、与朝中的暗斗紧密地纠缠在了一起。

她之前的计划,那个试图在推动盟约中“顺势导流”的计划,现在看来,或许太过简单和理想化了。

她将要面对的,是一个更加庞大、更加黑暗、也更加危险的深渊。

而突破口,或许就隐藏在那幅千古名画,那些细微的、不为人知的标记之中。

退出“山河无恙”书肆,重新融入汴京的夜色,荣安的心境却与来时截然不同。

表面的平静下,是翻江倒海的思绪和一丝挥之不去的疑虑。

皇帝赵佶依旧在前方不紧不慢地走着,目标显然是李师师所在的镇安坊。

晏执礼沉默地护卫在侧,仿佛刚才那密室中的惊天现只是例行公事的一部分。

然而,荣安却无法如此平静。

《清明上河图》真迹是帝都的活点地图……

这个现带来的冲击是巨大的,也完美解释了皇帝为何如此重视,以及为何会亲临此地。

逻辑上似乎无懈可击,一位热爱艺术又担忧江山的皇帝,掌握着一幅揭示都城秘密的瑰宝,并通过一个看似不起眼的书肆作为掩护,暗中监控、布局。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但……她总觉得有哪里不对劲。

这是一种源于现代特工本能和穿越者然视角的直觉。就像一台高精度仪器,检测到了极其微小的、与理论值不符的偏差。

在她刚刚深入调查“海上之盟”,并对赵良嗣产生兴趣,且自身身份被童贯旧部点破的这个敏感节点,皇帝突然在她面前揭开了如此核心的机密。

这像是……一种刻意……一种不容拒绝的线索……

而皇帝在密室中的表现,对画作的欣赏、对山河的感慨、对“蛆虫”的冷厉,都恰到好处,符合一个既有艺术情怀又有忧患意识的君主形象。但荣安总觉得,那份激动和凝重背后,似乎有一丝过于“标准”的表演痕迹。就像……他早就准备好了这番说辞和情绪,等待着合适的观众比如她……入场。

皇帝直接将画作定义为“活点地图”,并暗示与清理“蛆虫”、应对“海上之盟”背后的暗流有关。这固然解释得通,但也像是一种引导,将荣安的调查方向和注意力,牢牢地固定在了这幅画和它所标示的“敌人”身上。会不会有什么东西,是皇帝想借这幅画和她的手,去达成,但又不想让她察觉真正目的的?又或者是……什么她没有察觉到的地方?

而那老掌柜对她这个“山河无恙”笔名的真正主人,除了刚开始的一怔,似乎并无太多额外的惊讶或探究,仿佛早就知道她并且默认了她会参与到这核心机密中来。

晏执礼作为知情者和执行者,表现得太过平静,仿佛这一切早已是计划的一部分。他又知道些什么呢?

她当初随手起的笔名,竟然与守护《清明上河图》、祈愿“山河无恙”的深层含义如此契合?是纯粹的巧合,还是……她潜意识里捕捉到了某些连自己都未察觉的信息,或者,这根本就是被人有意引导的结果?

这些念头如同冰凉的丝线,缠绕在她的心头,让她感到一种莫名的不安。

皇帝像是一个高明的导演,在她面前搭建了一个合乎逻辑、危机四伏的舞台,并赋予了她一个看似重要且正义的角色——守护山河,清除内奸。

她找不到明显的破绽。

皇帝的解释完美无缺,她的怀疑更多是基于一种直觉和对于权力本质的深刻认知,而最高位的执棋者,永远不会将所有的底牌和真正的意图轻易示人。

“或许……是我想多了?”

她暗自思忖:“在如此复杂的局面下,皇帝的谨慎和多疑实属正常。他需要确保我的忠诚,也需要借助我的能力。”

但那份不对劲的感觉,如同隐藏在皮肤下的细刺,不碰触时无碍,一旦想到,便隐隐作痛。

她抬眼望向走在前方的那道儒雅背影。这位历史上沉迷于艺术、有些昏聩的皇帝,果真如此吗?

她此刻能做的,就是按照皇帝的“指引”,先去研究那幅《清明上河图》真迹中隐藏的标记,顺着这条看似清晰的线索走下去。但同时,她必须保留那份警惕,用更审慎的目光去观察这一切。

真相,或许就隐藏在这些“刻意”与“违和”的缝隙之中。

她深吸一口微凉的夜气,将所有的疑虑深深埋藏,脸上恢复了一片平静。

喜欢半阙河山请大家收藏:dududu半阙河山小说网更新度全网最快。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