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紫夜小说>半阙折笺的全部 > 第58章 深意(第2页)

第58章 深意(第2页)

童贯在搞小动作?他想干什么?拥兵自重?还是想在与金人的合作中,为他自己谋取更大的、甚至出皇帝控制的好处?

李师师顿了顿,看了一眼皇帝的脸色,继续道:“此外,蔡太师那边,沉默得也有些异常。他虽未明确反对,但也未曾像以往那般积极推动。据闻,他近来看似沉迷书画享乐,实则暗中接见了数位河北、河东路的转运使及地方大族代表……似乎,在评估北伐可能对东南漕运、乃至整个北方赋税民生产生的影响。”

蔡京在算计钱粮!

荣安瞬间抓住了关键。

对辽用兵,耗费巨大,钱从何来?粮从何来?一旦开战,必然加重百姓负担,也可能影响蔡京一党所掌控的财政体系和他们自身的利益。蔡京的沉默,或许并非反对盟约本身,而是在权衡利弊,确保他自己的权力和财富不会在此过程中受损,甚至可能想趁机再捞一把!

皇帝听着,脸色阴沉,显然这些信息与他收到的官方奏报大相径庭。

他沉默良久,才缓缓道:“一个要权,一个要钱,都打着自己的算盘……却将这军国大事,将这收复祖宗山河的夙愿,置于何地!”

他的声音中带着压抑的怒气,也有一丝深深的疲惫。

荣安悄悄将这些信息在脑中整合、分析。

童贯以北伐为名,行扩张个人权势之实,甚至可能在与金人的私下接触中埋有伏笔。

蔡京关注点在于战争对财政和既得利益集团的影响,态度暧昧,利益至上。

金国那边焦急催促,但可能对童贯的拖延和宋国的效率产生严重不满与轻视。

至于皇帝渴望收复燕云,但被权臣蒙蔽,信息不畅,对军队实际情况和外部威胁认知不足。

而张择端的失踪,如同投入这潭浑水的一块巨石,暗示着还有一股或几股隐藏在更深处的势力,正在利用这复杂的局面,进行着不为人知的勾当。

会是那个与李畴交手的易容人及其背后的力量吗?还是与海鰌船上的时代诡异有关?

皇帝今夜微服出巡,先后前往藏有《清明上河图》秘密的书肆和李师师的情报据点,其目的已然清晰。

他试图绕过被权臣把持的常规渠道,亲自掌握最真实、最核心的情报,以应对张择端失踪带来的潜在危机,并弄清楚“海上之盟”拖延背后的真正原因,从而做出最终的决策。

荣安表面依旧沉稳,护卫职责一丝不苟,但内心深处,那两个问题如同毒蛇般缠绕不休,让她无法真正平静。

皇帝凭什么如此信她?

是,她是皇帝的卧底,但是她是在女真长大,这么多年,一个能在蔡京、童贯等巨鳄环伺下稳坐龙椅二十多年的君主,为什么这么相信她?皇帝绝非易与之辈,他生性多疑,善于权术平衡,这是帝王的基本素养。

那么,他为何敢在今晚,将一个如此关键、如此致命的秘密,帝都活点地图暴露在她这个身份复杂的“小人物”面前?

这不合常理!

因为她还是皇城司的人?皇城司内部就铁板一块吗?晏执礼和李畴的心思她都摸不透。仅仅因为她的表现出色?那更像是一种能力证明,而非忠诚的保证。

除非……

这是一种极致的掌控与捆绑。皇帝不是在展示信任,而是在进行一场豪赌,或者说,是一次强力的收编。他将这足以颠覆社稷的秘密展示给她,等同于将她牢牢绑上了自己的战车,让她彻底没有退路。她知道得越多,就越不可能背叛,因为背叛的代价她承受不起,任何一方势力都不会容忍知晓如此核心机密的外人。这是一种阳谋,逼她死心塌地。

或者她身上有皇帝绝对放心的“保险”。这个“保险”是什么?是她自己都不知道的、被皇帝牢牢握在手中的把柄?是她的身世被皇帝认为更容易控制?还是……皇帝通过某种她未知的渠道,已经确认了她的“可靠性”,甚至可能在她自己都未察觉的情况下,通过了某种“测试”?比如,海鰌船事件?

或者她本身就是计划的一部分,甚至是“鱼饵”。皇帝或许早就知道她身份复杂,与童贯、蔡京乃至金人都有若即若离的联系。将她纳入核心,展示秘密,可能就是为了通过她,向某些势力传递特定信息,或者引诱某些人出手。她是一枚被故意摆在明处的、看似重要的棋子,用以搅动更深的水。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更或者是她不知道参不透的一些不为人知的原因……

无论是哪种,都意味着皇帝对她的“信任”背后,是冰冷彻骨的算计和掌控。这非但不能让她感到安心,反而让她脊背凉。

还有李师师的神通?情报网络的极限在哪里?

李师师今晚透露的信息,太过惊人。童贯与金人可能并非铁板一块,蔡京在暗中计算北伐对财政和利益格局的影响……这些都属于最高层的政治博弈和军事机密,其保密等级极高。

李师师,一个即便深受帝宠、拥有独立情报网的花魁,其能量真的能大到如此地步?能够精准刺探到童贯这等军方巨头和蔡京这等权相的核心盘算?

这合理吗?

这出了荣安对古代情报工作的认知极限。

除非……

李师师并非单打独斗,她背后有一个极其庞大、渗透极深的秘密组织。这个组织可能历史悠久,盘根错节,其成员遍布朝野、军队乃至后宫,能量远皇城司。李师师只是这个组织摆在明面上的一个“接口”或重要节点。皇帝倚重的,其实是这个组织的力量。

要么她的信息来源并非全靠刺探,更有高层的“主动泄露”。无论是童贯还是蔡京,其集团内部也非铁板一块,可能存在派系斗争,或者有人对童、蔡的作为不满,从而通过某些渠道,将信息故意泄露给李师师,以达到制衡或警示的目的。李师师的情报网,可能更像一个高层的“信息交换平台”或“告密渠道”。

要么皇帝本人就是最重要的情报源。皇帝通过正常的朝会、奏对、以及私下召见,本身就能接触到海量信息。他只是无法分辨其中的真伪,或者被权臣们联手蒙蔽。李师师的作用,可能是利用她接触三教九流的便利,去验证、补充、交叉比对皇帝从正规渠道获得的信息,去听那些官员们在严肃场合之外、在放松状态下流露的真言。她的“分析”和“整合”能力,或许比单纯的“刺探”更重要。

但即便如此,能如此清晰地勾勒出童贯“待价而沽”、蔡京“算计钱粮”的画像,也绝非易事。

这需要对这个帝国最高权力运作规则有着极深的洞察力。

荣安以现代特工的思维代入,如果她是赵佶,绝不会将如此重要的秘密据点、如此关键的情报分析中心,如此明显地维系在一个备受瞩目的花魁身上。这太容易成为靶子了。她会设置更多的冗余、更深的掩护、更分散的节点。

除非……李师师这里,也只是一个“展示窗口”?皇帝还有其他更隐蔽、更不为人知的渠道?李师师和她所代表的,或许只是皇帝情报体系中的一环,甚至是故意暴露出来吸引火力的那一环?

还是说,依然有什么她不知道的东西……

这个念头让荣安感到一阵寒意。有什么东西,是越了她目前所有认知框架的?是如同海鰌船上那些疑似时代的诡异?是如同那个易容人展现出的、与李畴同源却更加恐怖的武力?还是某种……更难以言喻的、涉及这个时代深层规则的力量或组织在挥作用?

皇帝、李师师、李畴、童贯、蔡京、金人……还有那个神秘的易容人及其背后势力,以及若隐若现的海鰌船秘密……所有这些,似乎构成了一张她尚未完全看清的、巨大而诡异的网络。

她感觉自己就像一只突然被抛入深海的小船,看似抓住了一根稻草,但脚下却是望不见底的黑暗深渊,隐藏着无数未知的庞然大物。

这份“信任”和这些“情报”,究竟是救生索,还是……诱饵?

喜欢半阙河山请大家收藏:dududu半阙河山小说网更新度全网最快。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