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紫夜小说>半阙相思表达什么 > 第39章 工作(第1页)

第39章 工作(第1页)

结合白日的观察与上述分析,荣安开始为她接触到的几位同僚勾勒可能的政治谱系。

沈阳江,秘书郎。此人无疑是关键中的关键。他背景神秘,能稳坐秘阁实际管理者的位置,必然有其深厚的根基。有几种可能,他是皇帝的人,直接对官家负责,确保秘阁这块阵地不被权臣完全掌控。又或者是蔡京或童贯的暗棋,安插在此监控信息流,并为己方势力提供便利。还有可能是某一清流集团的代表,试图在此保持一片“净土”,多方妥协的产物,其本身就是一个复杂的多面体。无论哪种,他都绝非易于之辈,其立场直接决定了秘阁的“风向”。

王璞,校书郎。

表面敦厚务实,像是埋头做学问的人。但能在秘阁担任校书郎,绝非仅靠学问。他可能是技术型官员,依附于沈阳江,也可能是某位朝中大佬的门生,在此积累资历。需要观察他与外界的联系,以及处理敏感文件时的态度。

周明,正字。油滑而戒备,典型的“关系户”做派。他很可能就是某位权贵塞进来镀金的子弟。这种人往往成事不足,但消息灵通,且容易成为利益输送的环节。

其他吏员、守卫,这些底层人员看似无足轻重,但他们掌握着日常运作的细节,如谁何时调阅了何书,谁与外界有过秘密接触等。他们之中,必然有被各方势力收买的眼线,也可能是可以展的线人。

梳理至此,荣安不由得倒吸一口凉气,背后沁出一层细密的冷汗。

这崇文院秘阁,哪里是什么清净之地?这分明是一个微缩的朝堂,一个各方势力角逐的无声战场!

每一卷典籍都可能关联着巨大的利益,每一个同僚身后都可能站着一位手眼通天的人物。

晏执礼将她投入此地,无论其具体任务是什么?是监视沈阳江,还是寻找某份关键档案,或是接触某个特定人物,都无异于将她这只小羊羔,直接扔进了群狼环伺的狩猎场!

她不仅要面对任务本身可能带来的危险,更要时刻警惕来自“同事”的冷箭,以及她自身复杂身份可能引的连锁反应。一旦她“安荣”的身份引起怀疑,或者她调查时稍有不慎,触动了某根敏感的神经,等待她的,可能不仅仅是丢官去职,而是瞬间被各方势力撕成碎片!

“无论晏执礼派的任务是什么,都能让人头大……”

她喃喃自语,嘴角泛起一丝苦涩。这感觉,比在皇城司直面刀光剑影更让人心悸。在这里,杀人不用刀,陷阱都藏在看似平常的日常工作和温文尔雅的客套之下。

她深吸一口气,强迫自己冷静下来。恐惧无用,唯有更加谨慎,更加敏锐。

她需要像一株藤蔓,小心翼翼地在这错综复杂的权力之树上攀附、观察,汲取养分,同时隐藏好自己的真实意图。她需要尽快找到突破口,也许是那个油滑的周明,也许是某个看似不起眼的书吏……

目光再次投向窗外,秘阁主楼在暮色中显得更加幽深莫测。

荣安知道,从明天踏入甲字库校勘《玉海》稿本开始,真正的考验,就将到来。每一步,都必须如履薄冰。

……

接下来的几日,荣安彻底沉入了崇文院秘阁那看似枯燥、按部就班的日常工作之中。

晏执礼那边如同石沉大海,再无声息,仿佛那夜宫道旁的试探与指派只是一场幻觉。

荣安深知,在这种地方,越是急切,越容易暴露。她按捺住所有心绪,将自己完全代入“安荣”这个新角色,一丝不苟地履行着一位秘书省正字的职责。

她的工作,被安排在秘阁二楼的甲字库区。这里主要收藏史部、子部的重要典籍以及部分前朝档案的稿本、副本。与她一同在此工作的,便是那位面相敦厚的校书郎王璞,以及另外两名沉默寡言、资历更老的正字。

具体的工作内容,繁琐到了极致。

每日清晨点卯后,由王璞从沈阳江处领来当日需要校勘的书单和稿本。这些典籍往往年代久远,纸张脆弱,墨迹斑驳,甚至伴有虫蛀和霉斑。

荣安的主要任务是校勘《玉海》的部分稿本。《玉海》是前朝王应麟所撰大类书,包罗万象,但流传过程中版本繁杂,错漏甚多。她需要将秘阁所藏的手稿或早期抄本,与官方修订后的刻印本进行逐字逐句的比对。

然后朱笔校雠,就是现异文、脱字、衍文或疑似错误之处,需用特制的朱笔,在校本的天头、地脚或行间空白处,以极其工整的小楷进行标注。所用符号、术语皆有严格规定,不能有丝毫个人挥。例如,遇错字需在字旁画“卜”形符号,脱字则需画框标注。

接着疑难呈报。遇到无法确定或有重大疑义的之处,需记录在专门的“疑义录”上,呈交王璞复核,必要时甚至需上报沈修远定夺。

工作期间,需佩戴细棉薄手套,防止汗渍污损书页。室内严禁饮食,笔墨需置于固定位置,防止倾洒。动作需轻缓,翻页时尤其小心,避免撕扯。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下值前,需将校勘完毕的书册、稿本以及所用工具整理好,交由库吏清点入库,并在登记簿上画押确认,归库检查。

这工作极其耗费心神与眼力。

一连数日,荣安都埋于泛黄脆弱的纸页间,鼻端萦绕着陈年墨香与防虫草药混合的独特气味,耳边只有书页翻动的沙沙声、同僚偶尔的轻咳以及窗外隐约传来的鸟鸣。她强迫自己沉浸其中,将每一个字、每一个符号都处理得无可挑剔,姿态恭顺,言语谨慎,完全是一副勤勉踏实、力求上进的寒门学子模样。

王璞对她的工作态度似乎颇为认可,偶尔会指点她一些校勘的技巧和注意事项,但话题从不涉及公务之外。另外两位老正字更是惜字如金。整个甲字库区,氛围压抑而沉闷。

然而,就在这片故纸堆垒成的寂静壁垒之外,荣安凭借其特工的敏锐嗅觉,清晰地感知到,一股前所未有的暗潮,正在汴京的朝堂内外汹涌澎湃地积聚、涌动。

这股暗流的源头,无疑便是朱勔!

尽管她身在秘阁,消息相对闭塞,但一些难以掩盖的迹象,依旧如同水银泻地般渗透了进来。

在吏员休息处喝口水、或是在茅厕外短暂等候的间隙,她曾数次捕捉到其他库区的小吏或低阶官员聚在一起,神色紧张地低声交谈。

零碎的词语飘入耳中。

“……东南又来人了……”

“……这回怕是要动真格的了……”

“……抄家……听说富可敌国……”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