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在……是太奇怪了……
她的脑袋越来越昏,尽量不去再想海鰌船的事,果然立马又好了很多。
她迅调整思考方向,她现在是一个小小的正字,一个看似被重用实则被层层限制的密探,权限低得可怜,根本无权过问事件的后续调查结果,甚至连相关卷宗都被标记为“密”级,封存在她无法触及的深处。
“权限不够……”
一种无力感再次涌上心头。在这等级森严的官僚体系中,信息就是权力,而她,恰恰被隔绝在关键信息之外。
但于此同时,她笃定,有一股强大的暗流在阻碍或至少是拖延着“海上之盟”的军事执行。这股暗流可能源于内部权力斗争,也可能涉及更深远、更不可告人的图谋。
甚至……冥冥之中她感觉到有一只大手在隐隐约约操控着这一切……
她顾不了太多,只能顾及眼下。
王公子那边的任务是让她促成推进海上之盟,她也奇怪为什么自己会有破坏盟约的念头?是因为东国的历史?对北宋的惋惜?还是一些什么她自己还没察觉到的东西……
如今看来更是是奢望,金人威胁、童贯推动、皇帝默许,大势难逆。
她似乎是猛地回神过来,王公子那边的任务她是要完成的,她需要保全自己,那么她该如何完成金人“促成”的要求,同时又实现自己“将影响降到最小”的目标?
她……想全身而退到一个安静的地方安享晚年……
她闭上眼,大脑如同精密仪器般再次运转,摒弃了所有不切实际的想法,开始制定一个基于现实、极其务实甚至堪称冷酷的计划。
她的核心策略是表面上积极推动盟约履行,实则通过“精准的”推动,引导宋军走向一场“可控的、暴露问题的”军事行动,从而在付出最小代价的前提下,达到以下几个目的。
一是满足金人要求,解除自身威胁。这是自保的前提。
二是暴露宋军真实战斗力。让朝廷上下,尤其是皇帝,亲眼看到禁军的腐败无能,打破他们“天兵一到,燕云传檄可定”的迷梦,从而在未来可能面对更强大敌人时,能多一丝警惕,少一分狂妄。
三是消耗童贯威信。作为北伐主帅,一旦战事不利,童贯必然当其冲,其权势和主战派的声势将受到打击。
四是为可能的后续抵抗保存种子。在注定失败的北伐中,尽量让那些尚有战斗力的部队如种家军等西北边军避免无谓的消耗,或者至少让他们认清现实,为将来做准备。
具体行动计划构想,第一步,借力打力,制造“势”。
先是利用崇文院平台,她可以“不经意”地在整理典籍、参与经筵讲义准备时,加入一些历史上成功“联弱抗强”或“抓住时机、果断出击”的案例,隐晦地为出兵营造舆论氛围。这符合她“崇文院官员”的身份,不会引人怀疑。
然后自然“泄露”情报,通过某些看似偶然的渠道,比如利用韩嘉彦的关系网,或者“不小心”让皇城司的同僚听到,散布一些经过筛选、夸大辽国目前如何虚弱、内部如何混乱、金军如何势如破竹的“情报”。强调“机不可失,时不再来”,给主战派提供“弹药”,煽动他们的急躁情绪。
接着迎合童贯心理,找到机会可以向童贯或其亲信暗示,拖延出兵可能导致金人独自灭辽,届时宋国将失去分享战果的机会,童枢密的盖世军功也将付诸东流。这直击童贯要害。
第二步,在“推动”中埋设“隐患”。建议仓促出兵,在适当的场合,可以“忧国忧民”地提出,兵贵神,既然盟约已定,就当尽快出兵,以免夜长梦多。这看似积极,实则隐含了“准备不足”的致命风险。
推荐一些问题将领,暗中搜集那些善于夸夸其谈、实则庸碌无能,或是与童贯不和、可能阳奉阴违的将领名单,在必要时,可以“无意”中提及他们的“勇猛”或“经验”,助推他们被任命到关键位置。
在分析局势时,刻意淡化辽军残部的抵抗意志和战斗力,忽视宋军后勤保障的巨大漏洞,对河北、河东防线年久失修、兵力空虚的状况“视而不见”。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第三步,预留后手,观察止损。
要密切关注种家军动向,通过观察种渊也就是天枢,设法了解种师道等宿将对北伐的真实态度和可能获得的命令。在可能的情况下,以“天枢”的身份向他暗示保存实力的重要性。
同时利用皇城司的身份,尽可能详细地记录北伐过程中暴露出的所有问题——将领无能、士兵羸弱、后勤崩溃、欺上瞒下等等。这些将是未来警醒世人、追究责任的第一手资料。
也要准备危机预案,一旦北伐失利,金人可能立刻翻脸。她需要提前思考,如何利用皇城司或崇文院的资源,为可能到来的更大危机,比如金军南下做一些微小的、力所能及的信息准备和人员转移铺垫。
这是一个行走于刀尖之上的计划。
她要在各方势力的眼皮底下,扮演一个“热心”推动盟约的“积极分子”,同时又要小心翼翼地引导局势走向一个对国家和民族伤害最小的方向。这需要极高的演技、精准的算计和莫大的勇气。
任何一步出错,都可能被金人视为阳奉阴违而遭到清算,也可能被童贯等主战派看穿意图而视为异己,更可能被李畴那双深不见底的眼睛察觉端倪。
但这是她目前能想到的,唯一一条可能在绝境中,撬动一丝缝隙的道路。
她拿起笔,在一张空白的纸上,缓缓写下了四个字。
“顺势,导流。”
然后,将这张纸凑近烛火,看着它缓缓卷曲、焦黑,最终化为一小撮灰烬。
火光映照着她的眼眸,里面没有了彷徨,只剩下一种近乎冰冷的坚定。
她这个小人物,就要在这东国历史的洪流中活下去,试着去做那根看似随波逐流微不足道的木棍……
连她自己都没现她竟然开始试图悄悄改变河道走向……
喜欢半阙河山请大家收藏:dududu半阙河山小说网更新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