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紫夜小说>鬼仙长什么样 > 第363章 第二世 春雨杏花(第1页)

第363章 第二世 春雨杏花(第1页)

往生土上,那株新芽已悄然抽高,生出两三片嫩叶,叶脉中隐约流淌着极淡的光晕,比周遭的彼岸花更多一份脆弱的生机。

幽璃静立其旁,指尖轻触那柔嫩的叶片,闭目感知。

“第二世,开始了。”她轻声道,声音里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疲惫,“江南郡,水乡小镇,书香门第…林家。”

李小草抚过韶华琴弦,紧张地问:“这一世,哥哥可好?”

幽璃沉默片刻,眼底掠过一丝复杂:“生于小康之家,父母慈和,取名…林知书。比上一世,好了许多。”

小草稍稍松了口气,但看到幽璃微蹙的眉头,心又提了起来:“可是有何不妥?”

“他体弱,”幽璃收回手,望向南方,目光仿佛穿透了层层空间,“先天不足,气血亏虚。林家已尽力为他调养,然根基有损,如琉璃盏,美却易碎。”

---

江南水乡,杏花烟雨。

林家小院青瓦白墙,院角一株老杏树花开正繁。细雨沾湿了花瓣,也沾湿了窗棂。

窗内,一个约莫七八岁的男孩正伏案练字。他穿着干净的青布衫,身形略显单薄,脸色是一种不见日光的苍白,嘴唇颜色也偏淡,但眼神专注,握着毛笔的手指纤细却稳定。一笔一划,写得极为认真。

他便是林知书。名字是父亲起的,希望他知书达理,将来考取功名,光耀门楣。

林家虽非大富大贵,但也是镇上有名的书香门第,开着一家小小的私塾。林知书自懂事起,便与笔墨纸砚为伴。他天性安静,喜读诗书,尤其爱那些描写山水田园、至情至性的诗词。先生夸他悟性极佳,只是身体拖累,时常因病中断学业。

这一日,他又染了风寒,咳嗽不止,被母亲严令留在房中休息,不得出门受风。他只得临窗写字,听着窗外雨打杏叶的声音,看着花瓣混着雨水零落成泥,心中莫名涌起一阵难以言喻的怅惘。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他喃喃念着,忽觉心口微微一刺,那感觉来得突兀,去得也快,只余一丝空落落的余味。

他摇了摇头,只当是病中多思。

---

镇上新来了一位女大夫。

据说姓幽,医术颇精,尤其擅长调理小儿弱症。她独自一人住在临河的一间小药铺里,深居简出,气质清冷,镇上的人既敬重她又有些怕她。

林母听闻,思及儿子体弱,便犹豫着上门求诊。

幽大夫应允了。她来到林家小院,为林知书诊脉。她的手指冰凉,搭在他纤细的手腕上,林知书忍不住轻轻一颤。

她垂着眼帘,神色淡漠,问诊、察看舌苔、询问日常饮食,一丝不苟,完全是一副医者面对寻常病患的模样。只有在她极偶尔抬眼的瞬间,那深潭般的眸子里,会极快地掠过一丝无法形容的痛楚与怜惜,快得让林知书以为是自己的错觉。

“公子乃先天元气不足,需徐徐图之,切忌操之过急。”她开了方子,声音平稳无波,“平日可适当走动,勿要终日困于书斋,于身心无益。”

林母千恩万谢。

林知书却有些怔忡。这位女大夫…给他一种很奇怪的感觉。并非男女之间的悸动,而是一种…仿佛在很深很远的梦里,听过这般清冷又带着一丝温柔的声音。

他忍不住在她收拾药箱时,轻声问:“先生,我们…是否曾见过?”

幽璃的动作几不可察地顿了一瞬,随即恢复如常,并未看他,只淡淡道:“未曾。公子好生休息,三日后我再来复诊。”

她起身告辞,青色的裙裾划过门槛,消失在蒙蒙雨帘中。

林知书望着空荡荡的门口,心中那点莫名的失落感又浮现出来,久久不散。

此后,幽大夫每隔几日便会来为他诊脉调方。她的话总是很少,诊完即走,从不逗留。林知书的身体在她的调理下,似乎真的好转了一些,咳嗽少了,脸色也隐约透出些红润。

但他总觉得,这位女大夫看他时,目光深处藏着很重的心事。有一次,他高热昏沉,恍惚间感觉一只冰凉的手极其轻柔地抚过他的额头,那动作充满了难以言喻的眷恋与悲伤,甚至有一滴温热的水珠落在他脸颊上。

他努力想睁开眼,却只看到一片模糊的青色背影。

次日醒来,高热已退。他问母亲,昨夜幽大夫是否来过。母亲诧异道:“不曾啊,幽大夫昨日去了邻镇出诊。”

林知书默然,只当那是一场太过真实的梦。

---

春去秋来,林知书长到了十四岁,已是翩翩少年郎。虽依旧体弱,但腹有诗书,气质温润,在镇上小有名气。

这一年的春日,私塾组织学子们去城郊踏青。林母本不允,但林知书难得坚持,又见儿子气色尚可,终于松口,反复叮嘱小书童好生看顾。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