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紫夜小说>长空雁过影犹斜是什么生肖 > 第6章 孤灯下的应和(第1页)

第6章 孤灯下的应和(第1页)

陈武桢第三次约苏晴吃饭时,特意选了一家需要提前两周预定的私房菜馆。他提前查了菜单,记得她随口提过爱吃温和养胃的淮扬菜。那天他提前半小时到,看着窗外的霓虹灯一盏盏亮起,手指无意识地敲着桌面,把开场白在心里过了好几遍。

苏晴是准时到的,米色针织裙衬得她气质温柔。她微笑着坐下,语气熟稔:“等很久了?”

“刚到。”陈武桢把菜单推过去,“你看看还想加什么。”

“你定就好。”她说话总是这样,礼貌地交出选择权,却也疏离地划清界限。

吃饭时,陈武桢努力找话题。他说起单位里新来的实习生把茶水泼到主任身上,苏晴弯起眼睛笑,但笑意很浅,像水面浮光。她的手机就放在手边,屏幕偶尔亮起。有次连续震动三下,她指尖一动,瞥了一眼,又克制地放回原处。陈武桢很想知道知道是谁,但他不能开口询问,只能默默承受。只有苏晴自己知道那个远在北京的男人,能让她在约会时都心不在焉。

后来有一次周末看电影,黑暗中,陈武桢看到她侧脸被屏幕光影映得忽明忽暗。他鼓起勇气,把爆米花桶往她那边推了推。他们的手指在爆米花里短暂相触,苏晴像被烫到一样缩回手,低声说“谢谢”。那一刻,陈武桢心里不是悸动,而是一沉——那不是害羞,是下意识的躲避。

他们并排走在初夏的晚风里,路灯把影子拉长又缩短。陈武桢试着把距离拉近一点,苏晴就会不着痕迹地往旁边挪半步,始终保持着一个肩膀的宽度。她聊工作,聊最近看的书,甚至聊到父母希望她年底休假回老家,信息交换得充分具体,却唯独不给他靠近内心的路径。

有一次,陈武桢加班到深夜,办公楼只剩他一个人。冲动之下,他给苏晴了条微信:“刚忙完,你睡了吗?”

他盯着屏幕,看着“对方正在输入…”出现又消失,反复几次。最后,过了十几分钟,回复才来:“刚要睡,晚安。”

一句“晚安”,把他所有想倾诉的疲惫和当下的分享欲,都堵了回去。

他点开苏晴的朋友圈,一条横线。她说她不爱动态,可他偶然从共同朋友那里看到,她昨天转了一篇关于北京胡同咖啡馆的文章,配文是:“怀念这种慢生活。”——那是章从良生活的城市。

陈武桢不是没尝试过突破。他记得她生日,送了一瓶她提过的香水再加一捧鲜花。苏晴收到时很惊喜:“你还记得!”可第二天,她来消息:“礼物太贵重了,下次别破费了。”惊喜退去,剩下的是客气的负担。那份礼物被她妥帖地收下,也仅止于收下,并没有成为她生活的一部分。

他也试过在睡前“晚安”,醒来“早安”。苏晴会回,但节奏总慢半拍,也从不会主动开启新的话题。他这边努力燃烧,却得不到对等的氧气,火焰渐渐有熄灭的趋势。

最让陈武桢感到无力的,是一个雨夜。他打车送苏晴回家,到她小区门口时,雨正大。他提议送上楼,苏晴立刻说:“不用了,我自己跑进去就行,雨这么大你别下车了。”语气急促,带着清晰的阻拦。他看着她拉开车门,小跑进单元楼,一次都没有回头。那一刻,陈武桢感觉自己像个尽职的网约车司机。他忽然明白了,苏晴的“好”,是一种无可指摘的、对普通朋友的“好”。她遵守所有社交礼仪,却唯独不给他任何一点越界限的可能。

他苦恼的,不是苏晴的拒绝,而是这种温吞的、不拒绝也不接受的状态。他甚至希望苏晴能直接说“我们不适合”,也好过现在这样,让他所有的热情和试探,都像拳头打在棉花上,无声无息,只留下深深的无力感。

他知道了她老家的具体门牌号,知道她在家排行最小,知道她不吃辣——这些具体的信息堆积得再多,也无法垒起通往她内心的桥。那座桥上,似乎早已有了一个模糊的、来自北京的身影,让他无论如何也迈不过去。

和陈武桢预料的一样,周五晚上的约会依旧不温不火。他们看了一场口碑不错的电影,散场后沿着霓虹闪烁的商业街散步,聊着剧情,像所有普通朋友一样。他送她到小区门口,依旧是那句“路上小心,到了说一声”,然后看着她转身走进灯火阑珊的单元门,一次都没有回头。

回到自己寂静的公寓,已是深夜十一点。脱下的外套还带着室外的一丝微凉和街上混杂的气味。陈武桢没有立刻去洗漱,而是径直走向书桌,打开带锁的抽屉,取出了一本深蓝色布面笔记本。

这本本子,是他和苏晴第二次见面后特意去买的。当时他心里涌动着一股莫名的预感,觉得这个女子可能会在他的生命里留下重要的痕迹,他需要一个地方来安放这些即将产生的、珍贵的瞬间。

他拧开一支书写顺滑的钢笔,墨水是深蓝色的,如同他此刻沉静却暗流涌动的心事。他深吸一口气,开始写下今天的日期。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x月x日,晴转多云,微风。」

他总是先从天气开始写,仿佛是为接下来的情绪定下基调。

「今晚的电影很好看,但她似乎有些心不在焉。中间她的手机在包里震动了好几次,她虽然没拿出来看,但我感觉到她身体的瞬间紧绷。是某个让她牵挂的王子吗?我不知道,也不敢问。

散步时,我们的影子一会儿在前,一会儿在后,有时候会重叠在一起,看起来亲密无间。可我知道,那只是光线的戏法。现实中,我们之间始终隔着那恰到好处的、令人绝望的半步距离。我尝试着将脚步放慢,或者稍稍靠近,她总会不着痕迹地调整回去。这像一场无声的博弈,而我,似乎连入场的资格都尚未获得。

送她到楼下,雨后的地面积水映着路灯,碎成一片片金黄。我真想对她说:‘苏晴,你看,像不像一条星光大道?我真想能陪你一直走下去。’可话到嘴边,又被她客气而疏离的‘谢谢,不用送了’给堵了回去。我只能点点头,说‘好’,然后看着她的背影消失。那一刻,我觉得自己像个被设定好程序的机器人,完成了‘护送’指令,然后独自返航。」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